1 ) 终不弃的伤和凉
李碧华后来回忆自己写这部小说时的情形:“仿佛有另一支手在借着我的手写字。”
其实,《胭脂扣》讲述的是一个有些让人琢磨不透的故事:一个在1932年殉情的妓女,获得阴间的批准,重返阳间找寻她的旧情人。期限七天。于是时间的进化以一个奇妙的形式在如花的眼里得到见证,而那满眼的繁华在她的眼睛里终究是凄凉的。
永定与阿楚为了寻找十二少的踪迹而一路寻觅。最后却看那故纸堆里描述风花雪月的两行标题是:“名妓痴缠,一顿烟霞永诀;阔少梦醒,安眠药散偷生。”
于是,到最后,如花的一句“我不再等了”,也就终于放弃了痴缠。
李碧华在书中写道:“这便是人生:即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
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其实,还是看不透的最好,看透了,所谓的爱情也就变了滋味。
而这段故事终归是缱綣却陆离的爱情,卸尽纷繁终不弃的伤和凉。
所有的离合都只是轮回里的一个过场,回首的瞬间又早已散去多少蝴蝶鸳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俗世就是如此,不堪一声长叹。
2 ) 薄命怜卿甘做妾
读古代女子的前尘往事,最深的一声嗟叹便是:薄命怜卿甘做妾。
正如【胭脂扣】里如花幽幽地惆怅:我并没有做正室夫人的美梦,我只求埋街食井水,屈居为妾,有什么相干?名分而已……
如花是有些自知的。烟花柳巷之地,虽然纸醉金迷柔情蜜意,但等到花残柳败,恩客流云四散,就只剩下凄凉晚景奈何天了。极目四望,出路只有一个,便是寻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从良”,自此“埋街食井水,屈居为妾”,这已是一个妓女全部的希冀了。
然而,即使如愿以偿,也不过是妾。做妾也不是养老保险,妾的上面有父母双堂,有正室夫人,有不敢得罪的仆役丫鬟,也难保没有后来居上的三房四房……
“最毒妇人心”,这话大概是用来形容女人对付女人的。读书时看到过“男子去势,女子幽闭”,不知“幽闭”为何,还以为是关起来或是打入冷宫之类。后来看到解释,不禁毛骨悚然:“木槌击妇人胸腹,即有一物坠而掩其牝户,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废矣。是幽闭之说也。”这本是秦汉时对女子的宫刑,然后世大行其道的所在,却多是姬妾间争斗的刀光血影,这其中的冷酷萧杀,也只有为妾的人最有体会。
需知一旦做了妾,就是后有追兵,前有埋伏,撑得了多久全仰赖夫君的情爱,一旦情松爱弛,就连这根稻草也没有了,只能形容枯槁地数日子了。
纵使大娘不逼二娘不嫉,你能保证他不变心?他本爱你,是爱你的琦年玉貌,等到华年随了流水去,娇莲开罢枯荷来时,他能为你留一盏青灯念佛坐禅,便是顾及旧情了。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最后还不是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前途叵测,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诺大一个天地,却是容不下一个想要从良的女子。
“做妾”这条看似的出路,却是死路一条,怜卿费了半世的心机,空打了一竹篮的悲戚流离。
可怜如花,倚红楼的头牌阿姑,想做妾却不得为妾,痴心永许生死相缠,这般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她在人间多留了一日,又是一桩罪过,恐怕来生又得投生妓家了。一世已觉苦不堪言,现在还要来生来世。
李碧华说,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子、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
如花不是蝶,千千万万为娼为妾的女子,也不是蝶。
3 ) 芳华渐老 爱火未灭
根据李碧华原著小说改编的浪漫鬼故事,在香港报馆任职的袁永定,遇到了一位前来登寻人广告的女子如花(梅艳芳饰),但她又无钱付广告费。袁要她次日再来,不想她坚持不肯,并尾随他一路。在闲聊中袁永定惊讶的发现此女子原是30年代死去的女鬼。
看过另一部有鬼却没有一幕狰狞画面的电影是《人鬼情未了》,都算是凄美的爱情,让人心痛。梅艳芳在我心中的样子就是《英雄本色》里面的干练形象,但是这部片子她把一代名妓的妖艳、寻爱不得痛楚、十二少软弱的无奈都表现得丝丝入扣,片子未在香港上映就已在台湾的金马奖夺得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摄影,我看到了另一个梅艳芳,真正是“香港的女儿”!
张国荣有着纨绔子弟的风流,却独自一人偷生,他爱戏,不知道和如花比起来,他会更爱谁?苟且在人世,他也没有忘记如花,但是比起如花的勇气,十二少就是一个懦夫。
袁与女友也谈论起了会不会为对方自杀,他们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仿佛也是帮很多观众回答了,我们都是普通人,就像现在这样爱着就很好,但是我很佩服如花,也很嫉妒她,嫉妒她能爱的这么彻底。
如花说她先走了,她不等了。梅艳芳也走了,如果真的有来世,你现在会不会是一个平凡人享受着自己的小爱情,你和哥哥会不会相遇,在另一个世界谈笑风生。
4 ) 如花不过是十二少逃学的一个理由
我们的故事应当就是这样一出情痴女子与落魄才子的戏吧。
如花的凛冽和十二少的不成器我一人都演足了。
如花的恨铁不成钢,十二少的多情懦弱“一憷”,都交由了你。
多情才子嘛,从来都是得的着心得不着人,得来了一瞬盼不尽一生。谁真跟你…啊,过不下去日子。
痴情女子纵不彪悍,骨子里头也是凛冽的。初时温柔合宜婉转承欢,最后都让人脊背发寒。一颗心全埋到了你身上,自然拿你当自己一般处置,碰上视生命如草芥的,拉着就一起跳崖了想都不带想。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只在欢好的时候是句艳词,能一起享福就不易了,一起吃苦更难得,但同生共死还是各人自己捏着引线比较合适。我一个学法律的,叫我说,如花这就是赤果果的谋杀。
你不懂我,我最多是个十二少。花丛中文学一下,情场上倜傥一下,分手时寻死觅活戏子一下。哪儿敢真的违法乱纪呢?你的命,活的,我是真想要,要一辈子都不够。死的,不敢感兴趣。
或者你懂,可你就是怕了。没办法,我就是喜欢你惜命这点。哈哈,分就分了吧,别用杀人犯预备役的眼神瞄我,我不是如花。
少时,若若问我,你愿意为所爱的人死吗?我说,我愿意。不过这不代表我多爱他,只是活着对我来说,没太大乐趣。
如花亦是。所以一味批判十二少寡情薄幸的人我就不懂了。他们拿出的筹码对各自身家来说是大大的不相当。恐怕这架势连如花都懂得,才会暗中老千。
爱一个人,为他做自己趁手的事不算什么,诗人写两句酸诗不过趁风顺水,要能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才牛掰呢,比如赚钱,诗人,哎,你给我赚两个钱去。难吧,难才考验爱情。
死亡,等待算什么?你见如花,能放下清高,腔调,自尊,架势,甚至不计较名分去和十二少家人搞好关系帮衬生意吗?古来青楼女子嫁入商贾甚至官宦之家也不是没有先例,不过“委屈求全”四个字。若是真的想和那人在一起,委屈一点又算什么?你死都不怕的。
可又要说了,这样的如花,十二少怕是不爱的。对啦。如花是什么?如花不过是十二少逃学的一个理由。本质上,十二少同学不想上学。本质上,如花同学也不想上学。
不想上学也没什么的。如果俩人凑在一起努力生活,就算支个小报摊也算是有个交代了。可打从头俩人就预备着销魂一个假期,把下学期学费都挥霍完了,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
爱情不是整天泡在一起唱戏抽大烟,爱情是一起好好活下去的责任感,以及为此付出的艰辛和无怨无悔。
浪漫的故事都是那样华而不实,原谅我这么没有情调。
不过是一对自私的男女。
5 ) 胭脂粉盒中的凄楚等待
《胭脂扣》是导演关锦鹏最为成功的一部影片之一。这部影片虽然也以穿越时空的爱恋为线索,却主要表现了人类面对爱情时软弱的一方面。
《胭脂扣》运用了倒叙的手法,用时空交错的鲜明对比,把人与鬼对爱情的不同信念,表现得细致入微。因为身份悬殊而无法相守的如花与十二少,选择了死亡作为对命运的抗争,如花成鬼以后,迟迟等不得十二少鬼魂的出现,她独守着当初的生死同心的誓言,从阴间重返,寻找自己失散的爱侣。在一对八十年代的年轻恋人的帮助下,如花最终找到了十二少,跨越时空的漫长等待与不断的追寻,换来的却是一场失望,十二少原来没有死,他活了下来,并且娶妻生子,渐渐变老。五十三年的岁月,将他变成了一个在片场跑龙套的苟延残喘的年迈老人。在影片结尾,如花取下了珍藏了五十三年的胭脂盒,还给了十二少。在十二少的忏悔中带着对爱情的失望而离去。
爱情片在表现情的方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就是将“情”置于无上重要的地位,在剧中,主人公甚至以某种偏执狂的形式表达对爱的忠贞和执着。为了将情表现得重要,无论编剧还是导演、演员,都在淋漓尽致地表现情,尽情地渲染情,将情强调到不顾一切的地步。如花便是对爱情追求达到极致的表现。为爱而生,为爱而死。我们在大银幕上看过许多爱的死去活来的人,可是有几个真正像如花这样爱到极致的人物呢?这也正是如花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
《胭脂扣》除了在主题上有创新外,在题材上也与众不同。在前几部分析的影片中,人类是爱情坚贞不渝的守护者,而到了《胭脂扣》里,代表了永恒爱情的却成了鬼,是生活在另一个空间,在阴间等待数十年迟迟不愿投胎转世的如花,而对现实生活妥协,放弃了爱情的是与如花相恋却不能相守的生者十二少。这可能与当时的香港现实有关。当人们都专注于物质追求时,精神追求方面便显得曲高和寡。创作人员正是看到社会现实的这一方面,用电影的方式试图达到劝诫的作用。在电影中强烈的渴望与失望,人与鬼的对比,表达出一种对现实的质疑,在这随波逐流变化万端的世界中,究竟是否还存在执着一念永世不变的爱情?不过更多的时候,是坚定还是软弱,是坚持还是放手,说到底,还是个人的问题。
另外,影片中鲜明的人物性格对比增强了影片的悲情效果。如花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为了爱情可以放弃生命。她的所作所为使观众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与痴情。这种人,似乎是“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未得几回闻”。他们近乎完美,然而却饱受等待的煎熬,最终在对十二少的怨恨以及对爱情的失望中离去。这样的情节使得观众不知不觉间被剧中的人物感染,悲伤不能自己。
6 ) 如梦如幻月常缺,若即若离花谢早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越多任务加身越是一件不想做,于是看了《胭脂扣》。
俗套的故事:风尘女子如花与阔家少爷十二少相爱,对方家人不同意,结果吞鸦片殉情,可惜十二少没死成,50年后女鬼如花回来寻找旧情人,只找到一个潦倒偷生的八旬老翁,从此转身离去,不再等待。
是呀,这样的故事听过多少遍了,可是为什么一点都笑不出来呢?是梅艳芳张国荣太过入戏的眼神,还是这荒诞故事背后的真实?
梅艳芳--如花
大约换个演员来演如花我都会当笑话看完这个故事的,看,如花,这名字多逗啊。可是对着梅艳芳,我笑不出来。她并非一位美丽的女子,但是有着独特的魅力,用流行语来说就是气场强大。眼睛带点下垂,就这么清冷的看着你,绝望,人人都能读出来,确不忍拒绝。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今日天各一方难见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凉天。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独倚蓬窗思悄然……”一曲《客途秋恨》由张卫健周星驰唱出来就是小人物逛红楼的喜感,由梅艳芳的女中音,咬着吴越之音字字吟来,便是绕梁三日,百转千回的悲剧的暗示。是呀,多好的预言啊。我倚在奈何桥头日日夜夜盼你到来,与我一同饮下孟婆汤,然后带着3811一同投入轮回。50年的等待,是怎样的望穿秋水,是怎样的在绝望中自欺欺人呢?难以揣测如花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等了这半个世纪,于她似乎只是一句轻轻的感叹:50年过去啦……他为什么没有死呢。
如花来到陌生的年代,依旧慢慢抬手以绢拭脸,依旧一摆一摆走路,固有一种风姿,无关做作,无关卖弄。一个从咸丰年间走到现世的如花,没有让我觉得一丝丝的不舒服,她是那么自然地在那里,除了十二少,她不关心其他,那诡异的电器,鳞次栉比的钢筋怪物,她不置可否。只有十二少。
梅艳芳,于我就该是这样烈性的女子,委屈做小,我不相信即使成功了她会高兴。她是火一样的女子,一则不要碰,碰了就只能玉石俱焚。可是她并非有资本如此的大小姐,她16岁就做了琵琶仔,从此每月初一,十五求两签,她说,如今我有你了,就不用这些签了,50年后,她没有他,于是去测字。她清冷孤傲,她爱他爱得小心翼翼。她对他“煎烤石斑”,却忍不住时时探看;她为他俯身,一个一个很轻柔很耐心地解开盘扣;她为他补胭脂,背过身表情无望。
有一句评论说得很对,她没有选错角色,却选错了对手。
张国荣--十二少
当那个“一辈子就是一辈子,一时一刻一分也不能少”的虞姬变成十二少,他似乎捡起了霸王的软弱和迟疑。十二少是爱如花的,这点我相信,只是还不够,还不配。初相识,也许有火花,毕竟也是逢场做戏的成份多一点。于是便开始了一场追逐。放鞭炮,挂对联,看到十二少的两截小腿在窗台上一晃一晃,终究还是个孩子啊。送大床,还是作秀的成份多一点,似乎固执的一定要攻克这一难题。结果呢,如花嘴角略微一弯,少爷,你达到目标了。如花是你的了。结果收入来源被断,这位被逼上梁山的公子低着头跟着如花后面走进戏班,从后面抱着如花大哭,对于如花的签文恍若未闻;那么如花被人家一张骆驼背摸一下小腿给你买来西装你就真的不知道?只是你退缩了,茫然了,不知如何是好了,终究还是个孩子,成了如花的孩子。
袁永定&阿楚
有两句话说的很对。
1.你对于如花呢?她的感情太烈,我承受不起。2.你会为我自杀吗?不会。
世间又有几人做得了梁祝,几人?恐怕这样不顾一切的情痴几乎绝种了吧。我们都知道生命最珍贵。这样的事实让理想主义者伤感,但是终究是事实。
我说我想等一个命中注定之人出现,然后刻骨铭心爱一场,不计得失,不计结果。
这是十八岁孩子的幻想,很好,可惜二十一岁的成人承受不起,只是不愿将就而已。就像以琛对以玫说的:而我不愿将就。
7 ) 《胭脂扣》
人鬼情未了的爱情,在《胭脂扣》中那时空交错的脉络中徐徐道来,若诗般的节奏把控将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给人以难以言喻的动容,世俗的不容,只能是刹那芳华或苦情于终老的爱营造了电影最为有力的剧情张力,其实无论是梅艳芳饰演女鬼如花的钟情,还是张国荣饰演十二少数十载后的老泪纵横,那“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十二少与如花的爱恋,他们何尝又不是彼此深爱着对方,世上痴情人又何止于一个如花。
不会为你自杀,你忽然走开他不知道,但你还是会回到他身边,挽起他的胳膊,他还记得买东西逗你开心就好,不用多沉重。
这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唱戏就是把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直截了当地给演出来,不过戏演完了还不是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几篇批评文献的观点:前97香港对“消失”的焦虑(Ackbar Abbas);怀旧在影像中的公共化具象、民族志凝视与共同体建构(Rey Chow);鬼片中的幽灵爆破均质空洞时间、召唤历史正义(Bliss Cua Lim);后/女权、后/殖民语境下重写Teresa de Lauretis所谓的“俄狄浦斯契约”(David Eng)。
李碧华的小说改编,她偏爱痴情的女人,如《青蛇》里的白蛇,《霸王别姬》里的菊仙,《胭脂扣》里的如花,都是深情不悔,痴情错付。十二少其实也不可憎,他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是普通人,不够深情,没那么深刻,好死不如赖活着,求生本能,不想死而已。
女人为爱可以倾尽所有,在这一点上男人输得一败涂地!
女人总归是要亲眼所见才会相信到头来这一切不过都如此。
李碧华的爱情模式,得而失才让情更刻骨,碎彻底才让痛更铭心。苟存的12少瑟缩在墙角,一切皆空 。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李碧华:“这便是人生:即便使出浑身解数,结果也由天定。有些人还未下台,已经累垮了;有些人巴望闭幕,无端拥有过分的余地。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子、苍蝇、金龟子……”
如花就像很多女子一样 爱到不放手最后也只是希望你过得好就行
7/10。李碧华小说[胭脂扣]中大胆揭破了只存在于童话的爱情幻想,当炽爱自私的如花将酒里放安眠药的谋杀隐瞒成双方殉情的美名,其相信对方的真心也被证明是自欺欺人。肯定了现代恋人理性务实的价值观,影片最佳时有[霸王别姬]人生如戏的深广内蕴又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两位女性,可惜现代戏则丧失大量韵味。
说起如花,你记得的是这个,还是那个谐星?
字幕很亮,“外国王老吉”
为了哥哥去看的电影,结果喜欢上了阿梅
女性在爱情中的决绝和男性在爱情中的苟且被这部电影血淋淋地呈现出来。但是,被这样的女子爱,是一件幸福而可怕的事。
人生真应止步于初见。
哥哥风情万种,美到极致。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53年的等待,最后化作一句: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负情是你的名字,错负千般相思。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如果我是如花,我宁愿早些转世,因为情已逝,何必追?|| 第二遍观感:--你会为我自杀么?--不会。那你会为我自杀么?--不会。--嗯,对呀,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
还给你。从此我再也不必等。
没看过这辈子白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