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是弯弯字幕组。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是日语组翻译的《我是牧本》
众所周知,日本是全世界最先应对老龄化危机的国家,也是目前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因为低生育率和上个世纪末的金融危机,现在很多日本老人的生活成为年轻人不敢想象的噩梦。
他们在年富力强时失业,在老年时还着高额房贷,为了糊口成为“银发打工族”。
衰老从来不是我们的选择,但在衰老的过程中,有的东西慢慢失去,纽带越来越浅。
无论是选择独身的老人还是成家的老人,最终似乎都躲不掉一个人老去的时光。
也许还会迎来一个人的独自死去。
《我是牧本》的男主是这样一个人,他呆呆的,不会察言观色,经常听不懂别人的言外之意,也不向任何人敞开心扉。
牧本在市政厅做着一个叫做送别员的工作,专门负责处理那些孤独死的人的后事。
但是终于,把世界连接起来,虽然麻烦但是美好。
查看评论区,一起来看这部催泪电影吧~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逃不开的话题,你是否有想过自己的葬礼会是这么样的吗?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日本,有住进疗养院养老,由疗养院负责葬礼的人;有跟自己子女、亲戚或朋友住在一起,由子女、亲戚或朋友负责葬礼的人;也有跟电影中描述的自己一个人居住,没有亲戚朋友,最后孤独死,由政府负责火化葬入“无主坟”的人。
电影的主角牧本先生的工作是“送别员”。所谓的“送别员”,是根据牧本先生的工作特点,特殊设立的岗位。日本发现尸体后,一般的流程为通知警局,警局会派人查看死亡现场,进行一定的调查后发布公告,在规定的时间内无人认领尸体,就交给牧本先生所在的单位对尸体进行火化,然后葬入“无主坟”。
但是,我们的主角牧本先生却不按照正常的流程工作。他在超过规定时间后,依然认为死者一定会有家人来认领。于是,他将大量火化后的骨灰堆积在单位,延迟尸体的火化时间,造成警局尸体冷藏间空间告急。他给无人认领的死者的照片做记录本,记录死者的生平,甚至会自费替这些无人认领的尸体办葬礼。种种奇怪的举动,导致他的工作被称为“送别员”,即为无人认领,孤独死之人送别之人。
为什么牧本先生会有这么反常的行为?随着电影的发展,我们发现这些无人认领的死者大多是独居,最后在家中孤独死。而牧本先生也是一个这么孤独的人,电影反复出现牧本先生一个人在家中吃饭的场景,他的家一切都是整整齐齐,所有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只有一条金鱼陪伴在他左右,整齐的画面下,却有种孤独的窒息感。
牧本先生本人应该是深刻理解孤独的可怕,才会对于孤独死的人如此执着,执着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停不下来”。电影中经常出现牧本先生双手举在耳边的动作,像是一辆停不下来的火车。也许能让火车停下来的只有终点吧,牧本先生早早地为自己买了墓地,也许也是这个原因,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去追寻这些死者的过往,自己是无法坚持下来的。当然电影并没有对牧本先生的过去和心理做过多的介绍,只能靠观众自己猜想。
电影的冲突点发生在一起无人认领的尸体上,牧本先生在检查尸体时发现了死者留下的相册。相册中的死者是有亲人的,但是身边的同事和警局的人都不这么认为,规定时间一到就催促他赶紧将死者火化下葬。牧本先生坚信死者的亲人会来参加他的葬礼。于是他冒着被开除的风险,动用自己所有的手段,开启了搜寻死者亲人的旅程。在旅程中,他发现死者并非其他人所想的是个一无是处的人。相反地,死者是一名重情重义的好人,他虽然脾气暴躁,但是敢于对抗不公,为同事打抱不平,最后甚至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幸福,而选择离开妻子女儿,过上了孤独的独居生活,最后死亡后无人知晓。如果牧本先生不去调查,那么这一切最后都将无人知晓,消失在所有人的记忆之中。
坦白说,电影对牧本先生探寻的死者孤独死的原因的逻辑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但个人认为全片想表达的是每个死者背后,可能都有记得他的人。如果人死了,就简单地根据规定时限就葬入无主坟。无人去关注死者背后的故事,那样对于死者和死者的亲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还有,电影中描绘了很多现代葬礼的细节,比如电子遗像屏,葬礼的法师选择佛教或神道教取决于哪个更便宜等等。也在无声控诉,现代社会下的葬礼越来越倾向于一种形式,而失去了送别的真正意义。
电影总是理想的,在快节奏的当下,如果像电影中的做法,确实就会出现尸体堆积,浪费政府经费等现象。而电影使用牧本先生这样一个理想化的,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的人来处理这件事情,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死亡的重视,只有敬重每一个生命的结束,才能更好地活着。
“就此跟大家别过了…”
我不想无人知晓,一个人孤独死去... :(
俗套
不痛的死法(2020) 河畔须臾(2021) 我是牧本(2022) 基本上核心都是相似的 连演员都可以来个alternate universe 不过都比不上当年入殓师的笔力之深
选取的主题很棒,叙述的方式只能说还行。基本符合日本国民性的特点,最终的结局非常不错。在艺术性上只能说表现一般,仍不失为一部满分电影的品格。
下半辈子仿佛看到了自己,老了之后会不会伤感呢!
非常非常高级的创作,一位生者对死者的访问,坚信即便是孤死,也应该能有个寄托着亲友哀思的体面葬礼。以一位死者的葬礼,来缅怀另一位死者的生平,末尾的送别式孤独又热闹,令人潸然。
寂静人生日版
从阿部隆史和光妹在咖啡馆安排下葬细节那里就开始催泪,没想到结局更刀……光妹演技是真好,她笑你也笑,她哭你也哭。导演好牛,镜头都很漂亮,尤其是电影里的一些空镜。天鹅真漂亮。
翻拍自《寂静人生》,话题是近些年引起关注的“孤独死”,透过一个同样有些边缘的政府部门小职员的视角来追溯死者生前的光亮,结局用一场意外完成悲剧命运的更迭。阿部隆史演绎这种古怪的角色熟练却没有新意,整个追寻过程有些流水账,没有达到预想中令人感动的地步。
以前说过《寂静人生》是《入验师》的英国版,现在《寂静人生》真正日本改编版又来了。不过内容已相当日本化,很难看出原作影子。两片内核都很相似,英国与日本真有一致处,有岛国人的古怪。牧本的执着在于其内心的善,他的孤独与所送行逝者有相通之处,也许他更能理解这些孤独死者。他的结局让人感觉悲从中来,不过这也是他所选择的生活吧。“我尽力了。”有时候日本人活得真苦。
不要把人物设定得那么特别,普通一点会更好吧
影片让一个犹如一张白纸的主角,通过一个已死老人的一生,感受到人间百态,生命与关爱,人们的情感。而且这种讲述死亡方面,同时有加入社会现状问题的影片主题,确实是个很有趣的点。但影片过于俗套,结尾死的过于草率,情感代入较轻。(如果这个让冲田修一来导,可能就有不一样的感觉吧)
PTSD患者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会导致不被理解的一生,过马路不看路会导致直接走完一生。
悲伤和无奈的太多,温情的太少
“你帮助过的人,总会记住你的好。”改编自我喜欢的电影still life,两场葬礼的反差让人心酸。光妹这回改养猪了,十来分钟又贡献了让人记忆深刻的表演,怎么又哭上了(以为遇到了平行世界的小雀)。
本来还行,觉得是个讲人生终点的温暖故事。虽然不能理解因为要和亲友共患难不能自己一个人幸福所以抛弃妻女的渣男行为。全程担心自己以后孤独死中。结果突然画风一变,刚把自己的墓给别人就....这个故事教导我们穿马路一定要看两边。最后还直接升级为鬼片看得我寒毛竖起。以及谁能想到最后只有jc小哥替他送终。TT
3+,孤独者为孤独者送行,追寻他人生活的遗迹,也点亮了自己的生命。人物略表面,但进程还可以,开始是重复的工作,接个人的单调生活,带出主题的悬疑,再是最后之旅,结尾意义彰显。
在日影日剧里,看到过为自己建墓地的癌症患者、提前为自己办“生前葬”的人、为了不留遗憾努力去实现遗愿清单的人,也看到过墓碑推销员、遗物整理师,或者像牧本这样保存死者的骨灰,为其寻找遗属举办葬礼的“送别员”,会让观众“错觉”死也许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即使是“孤独死”,也可以尽量体面地收尾。死很无常,又没有耐心,不讲道理,除了豁达以对,根本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PS.阿部隆史的演技好到可以在死刑犯与老好人之间无缝切换,令人毫无违和感。以及,光妹一掩面哽咽,我也不自觉红了眼睛,感染力实在太强了
长大之后的“横道世之介”被迫活在自己的世界,但还在向往这个世界的自由。生与死的自由,情感的自由,尽力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