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阿谀中的泪水
—“帽子被吹飞了!”
—“脑袋还在就行!”
结尾处的对话。
整部的基调大抵如此,幽默、夸张、甚至荒诞。
靠精妙的对话撑起来的一部片子。
会法语的朋友,看这部片子会理解的更深刻。
脂粉与阿谀,这大概就是路易十六时期的法国宫廷。
2 ) 法国经典
智慧和幽默,是贵族消遣的需要,还是沼泽地孩子生命的希望?搽着白粉的说笑客,游戏于石榴裙边的荒诞情欲,透过宫廷奢华的色彩,更让人喜爱那个时代新起的对科学的追求与向往。恢弘的历史戏幕,浪漫的爱情篇章,人性的最真呼唤,交织成丰富而柔美的法国经典。荐!
3 ) 瞎扯到东方朔~
我想导演勒孔德应该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和片中的麦勒维侯爵相类似的人物,他的名字,叫东方朔。
在汉武帝的整个政治班子中,东方朔始终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
连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都在《报任安书》中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东方朔就更是被汉武帝明确地定位为“弄臣”的角色,即使他阻止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即使他赞扬汉武帝杀婿执法,即使他坚决不许窦太主的男宠进入宣室并以一个文人的道德观要求自己——他也不过是个弄臣,他的笑脸背后,必然隐藏着更加复杂的内在情怀。
麦勒维侯爵亦然。心系百姓,一心想疏通病菌滋生的沼泽地……然而空有一腔才华的他,不得不通过耍嘴皮子卖弄机智言语这种旁门左道,才得以觐见皇帝,递上他真正的请求。
看来,古今中外,是英雄者,皆有寂寞之处……如果是一位被人们所误会的英雄,那就更是如此了。
一些事情的本质,我们未曾抵达;一些人物的内心,我们从未触及……所以弄臣依旧是弄臣,清客永远是清客,有时候偏见和成见的力量,绝对大过于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那一池能救百姓生命的干净的水塘。
麦勒维侯爵最后看清楚了,他知道那些居庙堂之高的人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快乐,而非人民的安乐,于是他退出,他不玩了……等到国民公会大变法国之天的时候,他才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而东方朔呢?汉武帝无疑好过路易十六,尽管他有过昏聩的时候,却绝没留给他的弄臣们一个quit的机会。
4 ) 战场
本片跟一般法国电影偏向清新单纯的叙事风格大异其趣,以浓郁的故事性和强烈的戏剧冲突来凸显法国官场中的权力斗争和马屁文化,观赏价值颇高。剧情描述十七世纪的路易十四时代,一名乡下的地方官麦勒维潘格果侯爵,发现当地居民因洪水问题而普遍感染一种罕见的脚气病,不得不进宫向皇上陈述一套水利改革计划,但到了宫廷却始终找不到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好心的识途老马指点他如何适应宫廷文化,并表示路易十四最喜欢舌灿莲花的幽默谈吐和机智问答,于是潘格果侯爵刻意争取机会耍嘴皮子,果然技惊四座,因而在京城中走红。
5 ) 玛丽王后很漂亮
在文史群的极力推荐下,我用我那垃圾破烂铁通网络拖了1个星期终于把这部片子拖下来了。看完我就在想..豆瓣上这篇介绍到底谁写的.看没看过这片子啊...贵族们在谈论伏尔泰和卢梭,还有自以为是的哲学家进行沙龙讲座,当然还有路易16那张臃肿的脸.怎么也不可能是路易十四时代吧。
再说说这片子本身,一个外省的小贵族混入了凡尔赛的上流社会,男主人公一步一步在指点下成为倍受欢迎的才子,然后又经过伯爵夫人的枕头走入皇宫...不过,他的目的却是希望王室能拨款解决他家乡的沼泽地问题。
片中处处充满幽默和风趣的讽刺,来体现大革命前夜暴风雨般的宁静.如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哲学家竟然在国王和红衣主教面前吹嘘他可以证明上帝不存在----结果被投入巴士底狱。还有从美国归来的贵族,没错,美国刚刚在法国的帮助下建国。还有影片结尾的时候,逃亡到英国的法国贵族们感慨大革命带来的变化,更借助一个吹飞的帽子说了那么一句----帽子飞了!但是,至少脑袋还在...
6 ) 这里的简介比较离谱
明明是18世纪末大革命前夜的故事,怎么变成了17世纪了。路易十六变成了路易十四了。把法语的ridicule翻译为“荒谎无稽”也是非常荒谎无稽的。ridicule是一种斗智的方式,一种体裁,片中两次谈到这个与英国人的幽默的区别。我能想到的比较贴切的汉语翻译是“机锋“。
我给本片5分,是因为它透过这个外省贵族在宫廷,沙龙和私人感情上的挣扎,非常准确地捕捉了大革命前夜法国政治社会中的诸多矛盾,尤其是伏尔泰文化和卢梭文化的矛盾,ridicule的游戏规则和贵族间的honor文化的冲突,以及这些矛盾为何已经不能被旧制度解决,革命如何有一种历史的必然等等。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片子至少就能得95分。
7 ) 原来是勒孔特的电影
怪不得电影一开场就让人感觉气度非凡:你会看到一个人掏出小鸡鸡(特写镜头)对着他的已经衰老的不会讲话的敌人撒尿的镜头!
快节奏是本片的一大特征!我最欣赏这种快节奏的电影,总是表现出一种思维的迅捷和聪慧!很多慢吞吞的电影不过是表现出叙事上的失败。
整体思想和价值观念基本没有表现出任何错误。善良的麦勒维潘格果侯爵虽然一度献身陪睡伯爵夫人以接近皇帝,但他还是干脆地回到自己爱的女孩身边,没有婆婆妈妈,没有唧唧歪歪,没有酸了吧叽,没有期期艾艾,一切都很正确和自然。
勒孔特的电影就是有这种犀利和非凡在里面。
各种18世纪元素:矫饰的男女贵族,宫廷斗诗,亚历山大体,文字游戏,英国风,哲学沙龙,愚蠢的国王,决斗,热爱科学的知识男青年和中年女贵族的爱情游戏,热爱科学的知识女青年和老朽贵族的婚姻,大革命后终成正果的知识男女青年……
我真想看看这个片子正式版是怎么翻译的!理论上应该是完全不可能的……
从这部电影我疑惑欧洲情妇的文化问题,知乎的这个答案解答了我一部分疑惑: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89869/answer/24430845。我的理解是:情妇文化可以是基于欧洲政治格局需要婚姻作为一种链接,这种因为利益的结合更多。但欧洲又风靡着自古希腊以来的性文化,因而情妇成为一种对性的补偿。
完了,越来越喜欢法国男人了......我没救了......
译名和简介真荒谬 // Honesty and wit are so rarely combined // 启蒙运动后期 法国人的自嘲看着非常过瘾 // 潜水装备太萌了 配乐 服饰都符合历史
挺有意思的电影啊,评分怎么这么低……==
十八世纪法国宫廷剧情片,拍得不错,巴洛克服装华美讲究、房间装饰华丽古典,摄影剪辑流畅,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通过一个来自乡村贵族家庭的工程师为了改善家乡农民的水利条件,来到凡尔赛想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接近国王尽而争取国王支持的故事,折射了当时法国上流社会和宫廷政治的荒谬无稽。
法文白学很多年……trop jeu de mots
无聊
其实是非常棒的片子,以后法语更好了要再看一遍。也许很多遍。
这也许是勒孔特最差的片子了。
由于其浓郁的故事性和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凸显了法国官场中的权力斗争和马屁文化,入木三分,
一套大玩文字遊戲一語雙關嘅聰明諷刺喜劇。講述了路易十六統治時期,一位鄉村工程師Ponceludon,來到凡爾賽宮,想得到國王嘅財政支持,排幹一片沼澤地,以拯救因蚊子傳播疾病而面臨死亡的農民。但要想得到路易十六嘅賞識,就必須搵人去鋪路,Ponceludon在聰明嘅Bellegarde大臣指導下,學會了宮廷裡嚟所謂嘅機智和嘲諷遊戲套路,再犧牲個人嘅色相,搭上國王嘅情婦Mme de Blayac,以換取向路易十六展示佢計畫嘅機會。導演Patrice Leconte想通過套戲嚟譴責當時宮廷中利用特權地位嘅臣子們的虛榮和虛偽,仲有出生、階級存在嘅差異問題,電影裡嘅場景和服裝還是講究,真系有種還原裹個時期嘅感覺。
xzd
这种电影太依赖翻译,而翻译又太不给力。当然,此种题材放在如此美丽的场景中,显然单薄。古装片还是要大题材才好。
剧情让人有点跟不上趟。
Judith很美,黄裙太惊艳了
帽子飞了,但头还在。 一语双关是这个剧最棒的部分之一,学文出身的导演就是牛B呀
【草莓主竞赛】大革命前夕为背景的小故事,以乡下地方官视角切入,参与一场宫廷智斗,重在从小处感受大环境,双关幽默为主打。方向正确,成效倒是一般。
恩恩,历史重现。喜欢结局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