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女儿守护者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看纯女性电影,纯女性小说,就像不喜欢花衣服一样。何况有《欲望都市》电视版珠玉在前,四女当关万妇莫开,美剧《熟女镇》、《军嫂》、金酸梅大赢家《女人至上》这类女性感情时尚片,再也没有办法超越,就剩三八了。相比《罪爱》这种撕破温情面纱的女人戏略显高级,女人之间的友谊本来就是易碎品,易碎程度甚于爱情,何况是职场较着劲且情人共享的两个女人,凶杀简直呼之欲出。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这类冷艳气质的女星始终是我的茶,她的英国出身,法国气质,为她39岁开始的演绎生涯添翼,可惜在《罪爱》里早早挂了,剩下小青杏露德温·塞尼耶用力过猛地唱独角戏。
说个温馨的吧。上个周末看了部德国片子《和平时期》,讲母女关系的。一个二战后移居西德的东德家庭故事,妻子本来就是那种天生悲观气质,凡事往坏处想,加上经历二战背井离乡彻底丧失安全感。开车恍惚,老出车祸,不想出门,没有朋友,回家就要链条反锁,希望家里人也都不出去,罹患严重心理疾病。丈夫正相反,过来西德以后如鱼得水,喝啤酒交朋友开心得解放得不行,妻子越神经,他越不喜欢在家里呆,甚至有了情人,情人还没妻子漂亮,但是丰腴热乎快乐简单,缺什么找什么呗。人出轨,心里还是爱的,一次次地给女儿们讲,他和她们的妈妈是怎么恋爱的,在东德的时候,单位里最漂亮的女人就是妈妈,从来不笑,怎么逗都不笑,这成了爱说笑话的爸爸的难题,最后把难题娶回家了。
母女戏是电影的最大亮点。上帝给一个崩溃的妈妈,配备了天使一样的两个女儿。妹妹会在妈妈开车恍惚的时候,抢过方向盘躲过危险,她说我喜欢四年级,但是我还想上五年级,我还不能死。姐姐会给戈尔巴乔夫写信,让他不要把坦克开到德国来,也不要按那个会爆炸的按钮,妈妈受不了;姐妹两个晚上手拉手不睡,为了看住妈妈不能吃太多安眠药,还会怂恿妈妈把邻居请到家里喝茶,帮妈妈交朋友。妹妹看电视里讲越南战争,怕妈妈认为小战争会蔓延到西德来,又要带着她们逃亡,赶快关电视。姐姐在学校被看作来自东德的奇怪女生,被老师讽刺后,大唱《国际歌》,那是妈妈在家常唱的歌。爸爸不回家,妈妈就通宵做饼干,磨榛果的声音非常恐怖,家里气氛太坏了。姐妹两个认为离婚可能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妈妈就不会因为爸爸晚回家,等待然后流泪和发怒。于是往爸爸口袋里装两张电影票嫁祸爸爸,爸爸妈妈真的因此分居了,她们又去找爸爸坦白,让爸爸回家,因为妈妈太难过了。爸爸说,你们把这事告诉妈妈了吗?她们说,你如果坚持不回家,我们也不是非承认不可,让人心酸但是甜蜜的童心,保全了家庭。
尽管这个世界充斥战争危险、体制壁垒、人心隔膜、环境恶化、物种濒危、职场倾轧、情感危机……《和平时期》中,两个女儿为了妈妈能开心一点,做了很多努力,有女儿的妈妈是个宝。
挺不错的
假如爱有暖意
电影配乐5颗星
生活可以平淡.....
喜欢这两个孩子
才两条评价`````第一次觉得豆瓣好荒芜,,,,,是部好看的片子哦
這是一部適合周末午後消遣的電影 可以看到根在俄羅斯的母親和德國社會的相處方式是一種逃避而非融入 而下一代面對有色眼光則是去試圖融入而減少衝突 並且用我所看到和聽到的德國孩子的成熟和天真去解決母親的情緒問題 這是電影有虛構 但這部電影裡面是尋常的生活氣息 這碗雞湯對味
我对小孩做旁白的片子没有免疫力
成人世界的复杂交织着孩子世界的童趣,如果是不幸,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如果是幸福,这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观照心灵,温暖人生。
孩子的重要性
过去三四年,但凡看到德国本土的电影,几乎无一例外都绕不开战后的“东-西”议题,我记得有一年在德国电影节上看了几部展映片都包裹着政治的隐喻,包括那一年的开幕片《无主之作》。今天看的这部也不例外,但电影拍得如童话一般,两个小女孩的母亲笼罩在政治ptsd的阴影下,不敢看电视里有关俄军的新闻不敢听到坦克的声音,仿佛第三次世界大战近在咫尺。但东德的普通人生活的意志并没有就此消沉,就像她们的父亲一样,在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家园,也在不断反思战争,那些联排房屋,邻里间的亲近与隔阂,虽一分为二,但人们依然在不断重建,不断弥合政治带来的阴影和创伤。(PS:两个小女孩的裙子也太好看了,片中的配乐很好听)【腾讯视频】
全片中心句就是妈妈说的那句“我们不配拥有这么好的孩子”。这么善解人意的孩子真的太少见了,并且片子色调布景都不错,加分项
很适合无聊的时候看看,普通的话题再加上一些时代特征,配乐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