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缘分
哥哥,我追了你四年。到现在才答应我约会电影院?!还是要感谢那么老荣迷买了版权让我在大荧幕看见你。然而旁边那对情侣在虐我[em]e109[/em]不过机智的坐到后面去了[em]e104[/em]。全场八个人我是那第8个,这么吉利的数字,你说我今年会不会发啊?前面三个汉子拿出手机时被我看到手机屏保全是你,原来你不仅会撩妹,连汉子都不放过[em]e103[/em]。你看,我都大三了,距离你陪我度过的那段难熬的日子也有几年了。我大学过的很好,很平和,电影、书和独立思考。还有一年不到也要出来了,我不能总感慨自己的青春已然逝去,父母得衰老让我更加难过。所以,我要更加努力。人生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恩,我知道,要坚持,要开心点。只是以后的忙碌会让我不像现在这般常把你挂念,但是你一直都在那呀,风继续吹。
2 ) 《缘分》说让继续“宠爱”
三十年前哥哥青春正当年,三十年后再看着他们的青春却也在渐渐告别自己的青春。《缘分》从影片情节、立意上并没有很高超,虽然这部影片不是我最中意的一部,但是里面有我最中意的那个人......
这部电影最经典的应该就是哥哥和梅艳芳合唱的主题曲《缘分》了,这是他俩正式合唱的第一首歌曲,也是他们二十年友情的见证,每每二人演唱会碰到的必唱曲目。四首主打配乐《Monica》、《全身都是爱》、《一盏小明灯》《缘分》都收录在哥哥的专辑《Leslie》中,其中歌曲《Monica》入选第七届十大中文金曲以及第二届十大劲歌金曲,这首歌也奠定了哥哥歌坛巨星的地位。《Monica》更是香港流行音乐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为香港乐坛注入了一种劲歌热舞的活力,成为粤语劲歌的鼻祖式作品。
哥哥的作品很多,代表作也屡屡皆是,他的表演生涯可以用一个歇后语概括“芝麻开花节节高”,从82年的《烈火青春》中叛逆、善良的青春期少年到《英雄本色》里少不经事的热血警探,风流儒雅并带有几分懦弱如《胭脂扣》,古装有宁采臣憨厚善良,也有程蝶衣为戏痴狂望尽天涯路,92年《家有喜事》哥哥举手投足间演绎了十足的娘娘腔,91年一个潇洒的大盗被哥哥拿捏得恰到好处,94年《东邪西毒》哥哥成功演绎了精明事故、逃避感情、内心孤独自卑的欧阳锋,94年在《春光乍泄》中反复无常的何宝荣本来是个很不讨喜的角色,在他的演绎下,何宝荣就像个无辜的孩子,缺点一大堆,但还是很吸引人。
《缘分》不得不说片子最大的看点是由张国荣、张曼玉、梅艳芳三大巨星共同主演的唯一一部电影,可以说在电影界是史无前例的,如此少见的演出阵容以后也不会再有。这部电影从演技到剧情、从演员阵容到巅峰颜值、从港片恋爱风到经典偶像的重聚,都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电影中三人非常清新养眼,无论是张国荣与张曼玉青涩醉人的对视一笑,还是哥哥被梅姑猝不及防亲吻脸颊时的一脸呆萌,在大银幕上展现出的各种羞涩表情,都让人感受到三位巨星青涩年华时无可匹敌的活力与魅力。除了活力四射的张国荣,梅艳芳在电影中演绎的Anita也相当出彩,在爱情困境中仍然坚强、洒脱,让观众又爱又痛。而张曼玉饰演的Monica清纯甜美,她后来的踌躇、纠结也为这段感情赚足了泪点。现实里,我们总能在Monica的任性和Anita的大度中找到自己在不同爱情中的影子。
《缘分》并非哥哥的代表作,这部电影集合了张国荣、张曼玉、梅艳芳巨星年轻的模样,且两位已走了一个轮回的年头,张曼玉从万丈光芒也逐渐退居幕后,物是人非事事休,重回青涩,追忆过去找回曾经的美好,更显得弥足珍贵。
3 ) 缘分
个人偏向安妮这道缘分。
蒙妮卡这种心太软,犹豫不决,想放弃却又承受不了那种心痛。好像对待男人都一样,这里一个那里一个,感觉配不上保罗对她那样热烈的爱。就是突然很嫌弃她的性格,能不能决绝一点。
好吧可能因为我不是他们,所以不够情至,无法像他们。
她给不了保罗想要的爱,她只是感激他的爱,打着谁也不想伤害的旗帜,实际上是伤害了两个人同时委屈自己不是吗?
缘分呐,你上车她下车,可是你忘了那个永远站在你身后的安妮。
因为我是局外人,所以看的更清一点点,我不会同情蒙妮卡,因为她爱的不够多,少了那么些诚挚和真正。
好吧,最后蒙妮卡去了,最后一班过了,可他也不在上面,好吗?
可是,安妮,她为你加开了一班车,只是为了让你幸福,只是为了让她爱着的他遇见另一个她。
你和蒙妮卡有缘分,那你和安妮呢?
影片外,哥哥和阿梅,就像缘分的歌词,哪怕你们相隔地再远,也会走向彼此面对面地握住彼此的手,不是吗?
“你我相隔那么远,那年那天可相见,那处境可会改变”
4 ) 《緣份》:地下鐵兜兜轉轉三人行
邵氏出品的《緣份》(Behind the Yellow Line)(1984)是一部青春可人的愛情電影,如今的愛情電影實在難以找到這份純真,電影散發著清新與喜劇的氣息,沒有半點沉重,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八十年代的地下鐵。當陳百強唱起「地下鐵碰下她」的時候,在《緣份》裡頭活生生上映了一幕地下鐵的三人行。碰上一個她算少了,張國榮碰上了兩個她。
粒粒皆星
1984年拍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巨星的少年時,梅姐是1982年的新秀冠軍,張曼玉是1983年的香港小姐亞軍、而張國榮在1984年唱了一曲《Monica》,出版了專輯《Leslie》,收錄了與梅姐合唱的《緣份》,這首歌唱得街知巷聞,如今真是要向這兩位一代巨星說一句「你我相隔多麼遠」。轉眼間,已經是接近三十年前的電影。梅姐與哥哥去了仙遊,至於張曼玉的電影量也減產了很多很多。誰會想到1984年的公子哥兒、花癡少女,後來都成為了影帝與影后。它紀錄了一個時代,同時也值得現代的愛情故事借鏡。
《緣份》為梅艷芳帶來了第四屆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女配角的獎項,在戲中的梅姐可謂是壞女孩上身,身上有股反叛的基因。當時梅艷芳也只是個二十一歲的小女孩,但在戲中的確很搶鏡。可憐的是張國榮從開始就面對著她的作弄,被誤會、被取笑。正所謂打者愛也,梅艷芳演的Annie就為大家示範什麼叫做「玩者愛也」,飾演一個玩世不恭的富家女。從第一幕開始她就一直玩弄著張國榮演的Paul,不知不覺就愛上了他,並暗中保護他。然而哥哥喜歡的不是她,而是懵懂少女張曼玉。又或者是那些年《Monica》唱紅了,據說本來角色的名字叫做Dion,順利成章張曼玉就成為了哥哥的Monica女神了。
香港地鐵的公關電影
且看電影的英文名字《Behind the Yellow Line》也大概會估到戲裡與地鐵有關,在新開通的地鐵內,我們看到一對小情人的相遇相識,地下鐵碰著她不只是歌詞,更是宅男的夢想。當一對小情人發生了小插曲要玩《緣份》的追逐遊戲時,香港地鐵就大排用場。在大眾的運輸工具中,地鐵在當時應該是新潮之物,從一個線到另一個線,描述了一個都市的故事。基層的打工仔女趕上班,因為緣份天使的守護而遇到另一半。從售票機、閘機、車站大堂、儲值票,有沒有勾起一些熟悉的記憶。至少,八十後青年還是有坐過是戲中一樣的列車、也有用過儲值的月票。
地鐵是戲裡的主軸,在車廂內小伙子遇上了女神、同時也遇到了生活裡的「瘟神」,但在最後關頭「瘟神」變成了天使。在結尾中主角們以玩《緣份》遊戲為樂,在限時內找到對方就是勝利,地鐵可到達之處真是多。1984年地鐵只有觀塘線與荃灣線,所以在戲裡我們看到彩虹站、藍田站與紅彤彤的中環站。如果換轉今日一對戀人要玩「緣份」的話,就加大了難處了。過去三十年,地鐵增加了五條路線,還別忘記了兩鐵合併的事情,至少是增加了八條線。版圖從北到南,從新界到港島,過多幾年還有南港島線與沙中線。幸好,哥哥與曼玉身處在那個時候,不然這段緣就會給滅了。
犧牲的精神
因為時光的洗禮,《緣份》已經成為了經典。一段巨星們之間的三角戀,既搞怪又無譜,話雖如此這部電影還是有光彩的。除了發掘了新星之外,影片還是一部低成本的製作,一首接一首八十年代的金曲都套進了電影當中,感覺清新、年青。在其中的一幕戲中,更調侃了一下八三年由葉童與鍾鎮濤主演的《表錯七日情》,具有邵氏自家製的色彩與打算延續這種輕喜劇。
這段三角戀實在令到大家都辛苦,漂亮的女子總是多人疼,說的是張曼玉。她既糾結在前度戀人的感情當中,同時身邊也有狂蜂浪蝶。三角戀外再展開了多角戀。對於當時一個二十歲初出矛廬的演員來說,張曼玉其實是個天真的女孩,不懂得為自己選擇、飄忽,當遇到真愛時卻退縮,愛得不夠徹底。而張國榮演的男人正直,用心對待他喜歡的女人,是個一百分的好男人。至於梅姐的角色,寧問付出,不問回報,表面是玩世不恭,但內裡用情專一。戲裡的梅姐選擇把一對戀人一線牽,縱使她愛上哥哥,但寧靜犧牲,看到愛的人快樂。
戲裡梅姐的原型與她其後的個人經歷也很相似,多段無疾而終的感情,一生未婚無兒。在九十年代的《金枝玉葉2》裡她同樣也在戲中得不到哥哥,把感情流放在大海之中。而在這部《緣份》裡,她目送著地鐵的離去,看著心愛的人與另一半打得火熱,也挺心酸的。
《緣份》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緣份的開始到一個結局,單純的愛情,發至內心,一股的傻勁與天真,這才是真正的愛情電影的精神。1984年,如此美好。青春騷動,戀愛起義,爭取自己的真愛。
文/Dorothy
5 ) 只是因为短评写不下
近乎纯净的爱情童话 眼角眉梢都是赤诚和青涩 这部电影的意义或许并不在片子本身 而在于电影之外的一些东西 张国荣 梅艳芳 张曼玉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 那个时代原来已经很遥远了 电影女主名叫Monica 而张国荣的Monica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一首歌 影片叫缘份 而张国荣和梅艳芳最后一次合作的歌曲便是缘份 真是奇妙 又让人感慨
6 ) 十分钟的缘份
去看的时候迟到了7分钟orz,错过了Anita的出场。。。好可惜
1. Monica
在地铁一见钟情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感受到Paul所感受到的那一份惊艳,这应该要归罪于镜头的选取,没有把Monica的美细致化特别化的放大,让我看来只觉得:嗯这个姑娘挺好看的,但还没有到动心的程度。以至于后来看到Paul爱的那么深感觉好莫名其妙,不过哥哥演得很好,从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我(不光是靠脸
电影前2/3的部分里,Monica的角色都平淡无奇,好歹也是个女主角,怎么形象会那么空洞。。。
后面1/3的十分钟地铁缘分游戏里,Monica形象得以稍稍丰满了些。那种在感情中的自我矛盾、不安全感、自私和贪欲都表现出来了,看到那儿才感觉到了这个角色的一点点魅力。大概每个人都曾经或者现在是Monica,明明心里爱着,却又拒之门外,或者拼命想逃避明明该做的选择,转而自私的折磨别人。还好她遇到的是Paul,不然,早就扭头就走,谁还跟你玩那破游戏。
其实,最后这个情节是一定会发生的。在电影院那段,Paul生闷气追问那个送她的男人是谁,Monica羞于面对转而指责Paul,这就已经暗示了后面的情节。
看完整部片子,我还是不能明白Monica有什么特别的(除了张曼玉的颜值
2.Anita
她才是让我一见钟情的人,活泼、大胆、前卫等等倒不是她最吸引我的地方,反倒是她那种爱了就要去表达去追求甚至于去成全别人的性格让我心爱又心疼。
她和Paul都是那样执着的人,但她更包容、更大胆、更会爱。被Paul拒绝无数次,依然藏起心痛嬉皮笑脸。当她从Paul嘴里得知他们要结婚的消息时虽然心痛得无以复加,但反应明显比Paul看到Monica坐别人车的反应温和得多,忍着情绪直到出了门眼泪才夺眶而出。表面上的她热闹聒噪,内里却细腻温柔安静得多。她流泪,我也跟着流泪。
梅艳芳把Anita的一切都演得恰到好处。
3.Paul
傻极了的Paul在地铁里找啊找,Monica却上了吴威的车到他家喝酒。
张国荣那时候真是好看啊
只觉得他爱错了人,Anita才是真爱啊
缘份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还是不要随便拿来玩了,认认真真的爱吧
7 ) 说缘份,其实就是躲在yellow line后面
4月1日,正好来看哥哥的电影《缘份》
那年的哥哥,张曼玉和梅艳芳面容还透露着稚气
影片还是非常的轻松有趣的
乍一看
有些情节真的无厘头得有些低幼
可谓是想一出是一出
一边笑,一边内心略微吐槽“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有意思的是,注意看海报
中文名:缘份
日文名:君が好きだから
英文名:Behind the yellow line
头两个不说,意思显而易见
可英文名却让我突然Get到了另一种思路
有缘遇见虽是缘份
但持续遇见和在一起
就不能仅仅Behind the YellowLine了
需要和安妮一样
坚持不懈,用心思、用财力、用物力
才能有那么多的‘缘份’去持续‘遇见’
以前看这部的时候和现在看的感想真的非常不同
原来可能觉得,曼玉优柔多愁惹人怜爱
现在这把年纪,更喜欢梅姐洒脱的态度
我热烈,我追,我亦不后悔
缘份,的确就只是那么一回事
一味的追求缘份,其实就是想在舒适圈里打转罢了
影片中,最后曼玉跑了回来
其实算是代表她踏过了那条黄线
踏过了她的情感舒适圈
让安妮给他们创造了最后相遇的缘份
这是导演给了我们一个好结局,一个HE
电影是童话,但现实嘛……
所以这部电影虽名为缘份
但抛去这被包装过度的爱情
可能更多想说的都是“缘份”背后的心酸无奈罢了
那年如此美好,张曼玉和张国荣在人来人往的地下铁玩着缘份的游戏,梅艳芳却牵着心上人的手,奔跑着将他送到别人手中。八十年代港片一贯的笨拙纯真,情场追逐,兜兜转转,能在大银幕欣赏这样一部还能全程听到熟悉粤语金曲的港式巨星老片已是最大的缘份。五星是情怀。
邵氏老片,喜剧风格。纪念哥哥诞辰六十周年重映。地下铁的缘分游戏,对爱情的浪漫乃至幼稚的想象。“说好会再见的,不是吗?”——这句宣传语直戳心窝。为了那么年轻的张国荣、张曼玉和梅艳芳,为了港片的黄金时代。夸张的妆容,青涩的演技,如今倍感珍贵。勇敢的爱恋,大方的成全,实在值得赞赏。
那个时候的张曼玉真是不能看啊,土妞。梅姑好样的。清洁大妈亮了。风华绝代的片子。曾经和某女经历过片中地铁找人相似的事。
看评论全都在吐槽张曼玉饰演的角色,大家对男性真是宽容,见不得受一点委屈。那么多男主在女主以及其他女子中间纠结的影视作品,我看大家都在搞红白玫瑰之争。到了女性角色身上就各自骂女生🍵什么的。还劝男主选一个爱自己的,呵呵,男主为什么就不能更爱女主一点?为什么就不能
这部电影除了梅姐的人设过关,剩下的就是电梯里的拽拽老太太比较讨人喜欢。Anita真是人间富婆+人间清醒,编剧一定是太宠爱她了才把这部电影所有的爱意都给了她,又是加戏又是拿奖,连风华正茂的哥哥也没分到半点。年轻的张曼玉婴儿肥的脸庞显得不太聪明的亚子,角色也确实不受欢迎,谁也想不到几年后她能成为谋杀万千菲林的阮玲玉。
3星半吧,很俗套的爱情童话(不敢相信这个剧本还要4个人写啊),除了演员外也几乎没什么好看的,张国荣、梅艳芳,20岁的张曼玉,3人当时在影坛还不算太火爆(彼时荣的《Monica》大红,片中玉的角色就用了这个名字),仍然是青涩的,这在日后看来倒更具韵味,而荣和芳的那首《缘份》也很经典,可惜芳姐在片中只是个牵线的,如果是我,我会选她;更何况作选择还是和她最搭配的张国荣哥哥啊
记得当初那个小,青涩的张国荣,婴儿肥的张曼玉,还有那个尚未成熟的梅艳芳。80后的邵氏这一部难得不那么聒噪,还是得力三位青涩的主演。关于缘分
梅艳芳菲哥哥嫩,曼玉一脸婴儿肥。本片除了三个人年轻时的容颜,一无可看。剧情低幼,表演浮夸,令人尴尬。时过境迁,只能感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每一个大牌都有稚嫩的开始。如日中天时,万姓仰头看。回首成名前,一样如小丑。或许这就是成长。
如果我是LESLIE,大概会选ANITA吧。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
虽然张曼玉婴儿肥很可爱,而且张国荣那时候也很清秀逼人,但最出彩的还是梅艳芳··
明明已经遇到了,凭什么不算,我为梅姑伤~;莫妮卡和缘分
2016.4.7 张国荣的电影,说什么都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真心挺好看的,颜值与演技兼备~而且即使是快30年前的电影,但是依然能够打动人心,真的很不错~不过这部电影和哥哥其他经典电影比起来差的太多了,勉强给个四星吧~ 38
最佳新人张曼玉。。。我觉得陈友表现才是最值得看得啊哈哈,这个故事证明了,想要泡妹子要具备两个外部条件,一个为了你痴心不改死心塌地最后还要成全你的多金富婆,还要一个二逼呼呼自以为风流倜傥的竞争对手,说白了,所谓缘分,就是钱和机会。
“如果我跟你在一起,我感到对不起他;如果跟他在一起就更加对不起你,所以我决定了,还是过一个人的生活。”“你这算什么!”Paul的话就是我的疑问,在这之前小情侣打打闹闹好生欢快,突然就玩儿这么一出儿,直接影响电影评价。梅姐的安妮达真是有爱啊,这才叫真爱!他们拥吻时却不曾想到感谢她。
看这部片的多半是为了缅怀哥哥和梅姐的吧,不甚唏嘘。
灯光摄影还不错,84年张国荣和张曼玉也悦目,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在网络时代只会被形容为“作”。港铁猿粪游戏实在是太无聊了,最后传达的信息似乎是“长得好看做什么都对”。对比起来,雄赳赳的土豪陈友和无私付出的富婆梅姑无疑有趣得多。要是我遇到这种搞浪漫妨碍公共交通的,只想赠送白眼和巴掌。
搞不懂Paul到底喜欢Monica什么 如果是我我就选Anita了 明明她才是有缘的那个人 这部影里面Monica完全感受不到爱 总是纠结 经不起纠缠
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来看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爱情故事讲述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我们去影院只剩下缅怀。缅怀逝去的巨星和逝去的演技和逝去的电影情怀。我想这部片的重映,意义尽在于此吧。
编剧太水了,这绝对不是年代的问题,更早更晚同年代都有比这有脑子有逻辑有节操的编剧,不太明白为什么弄这样一部片子当作纪念哥哥的“经典”重映。就当是看脸来了,各种嫩,包括汤镇宗这样的配角。梅艳芳像个仙女一样总是天降神兵跟钱有仇倒很是满足了一个loser的虚荣。结尾还是有点创意的,稍有触动
青涩年代的张国荣、张曼玉和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