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似罗生门吗?娈童还是恋老?父爱还是控制欲?艺术家还是骗子?名伶还是鸨母?唯一确定的事实只有拆娜在一天天的长大,而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她获得的成长与父亲的教育是否相关。
正如格伦一直在犹豫,努力在让步中找到自我;故事也似乎是刻意回避单一的价值判断,相反在每处冲突之处都多留空间模糊带过。有太多组对比(最粗略分类大概是九种:老中青男混老中青女,女性配角还余两个)可以产生意义,但我并不想在我一无所知的屏幕前的你面前做这件事,而且我相信你自己能做的更好。
两个较普世的情节:
1.格伦教育女儿不能通过一部电影来确定自己女权主义与否,而应该通过工作或者阅读。
2.格伦在听到15的时候,直接表示你被强奸了。
一个小细节:
格伦质问莱斯利你们究竟是什么关系的时候,莱斯利支吾道:“我喜欢她,我们……我们在交朋友。”同时做了一个撒谎的人常做的潜意识动作,用右手食指摸了自己的鼻子。
拖到有字幕才看完,这部电影也许正是路易不那么确定自己是对是错的最坦诚注脚。恰逢媒体传出路易重回脱口秀舞台的消息,Metoo还有机会成为影响更加深远的历史事件吗?民意是抱团拍脑袋,是坚信自己的正确;我爱的正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我没有那么大的才能来同时扮演法官和陪审团,就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吧。
路 易出事之后,再看这部被人遗忘的电影,里面讨论的一些话题好像更有意思了,就像路易大叔以前那些打飞机的黄段子,不由得让人觉得他的这些场景和段子都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片中的女权主义、娈童和父女关系,你可以从现实中找到一些真实的影子,再看女演员是如何一个角色的,简直就是潜规则教科书。
(本文只出现了一次女性主义,也不会讨论道德,请放心阅读)
路易从来不吝惜对伍迪老头的致敬,《我爱你,老爸》免不了要和《曼哈顿》拿来比较:纽约背景,黑白摄影,名流圈老少恋。你还可以不费力地看出,路易反转了《曼哈顿》里的男女关系,把自己放在了年轻姑娘秃顶父亲的位置上,而马尔科维奇则是活脱脱一个伍迪老头的秃顶化身,满嘴跑火车,喜欢年轻姑娘。
即使路易的丑闻没有被抖出来,《我爱你,老爸》仍然逃不掉差强人意的命运,在重要情节点上和它有意致敬的《曼哈顿》背道而驰。
路易和伍迪都是对自己作品有极强掌控欲的喜剧演员,伍迪早年自己的本子被蠢货制作人毁了,从此心有余悸。路易自己可以媲美《宋飞传》的《路易不容易》,和之后有契诃夫味道的《百年酒馆》也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自己剪辑自己出资,耐人寻味的是,《我爱你,老爸》还是偷偷摸摸拍摄的。
许多喜剧演员从电视制作到电影制作这一步常常以惨烈收场。按英国喜剧演员(和理论家)吉米卡尔的说法,喜剧演员几乎不能好好坐下来讲一个故事,吉米本人主要表演One-liner,他这么说当然有自我辩护和调侃的意思,但英美两地的喜剧人在将自己的funny idea视觉化的时候,joke和story的权衡问题就出现了。
而《我爱你,老爸》的idea,或者说它提出的问题并不新鲜,指涉也非常明显:一个艺术家的私德和他本人才华的关系。形式上,则是一对父女之间极不平衡的关系。
路易就在这里玩脱了,呈现出来的故事重心,放在了路易始终焦虑自己的偶像有没有和自己的女儿发生关系,这种焦虑拖累了他的创作,继而毁掉了他和情人的关系。所有角色形象始终都没有变化,肉弹莫瑞兹在电影的前半部分主要戏份就是坐在路易大腿上娇滴滴地说:我爱你,老爸。
遗憾的是,路易这里忘记了伍迪对各色女性角色成功塑造的根源何在,我觉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伍迪从心扉里热爱这些独立强大美丽脆弱落魄古灵精怪的女人,但路易向来塑造的,都是在女人面前卖惨的可怜男性形象。即使是《我爱你,老爸》里多金成功的电影人,路易在和女儿、情人的对峙中都是无力的,他口中的real feminism也是无力的。他仅仅是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和那个总是开荤笑话的直言不讳的sidekick站在一起,更是加深了这种孱弱感。
肉弹莫瑞兹和说话老嘟噜的马尔科维奇之间的关系,也显得轻飘飘的,没有具体的细节和道德指向,虽然路易想要呈现的应该是一种不合时宜感,但是事实上,这一对老少恋几乎没有建立可信的关系,就像最后少女求欢的企图被老男人裹在豪华睡衣里的沉默击溃一样,观众对之前一直连暧昧和模棱两可都算不上的关系大失所望。
因为老艺术家的确把肉弹作为一个艺术对象来“审视”和“研究”,他无法或者说不屑回应这个审美对象自发的人性humanity。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的解读。
真正发生的事是,路易在《我爱你,老爸》中,没有表达出值得深入品读的艺术性,甚至丢掉了他所擅长的那个自我怀疑的形象,你如果不像我一样非要从它和《曼哈顿》的关系中看出什么门道来,你会发现,丢掉了致敬这一层意思后,整部电影是多么孱弱,它所有的人物都是功能性的,台词没有反讽,没有模糊性,没有潜台词。
《我爱你,老爸》完全配不上Jerry Lewis《哭泣的小丑》那样的命运(关于这部片子你可以看看PBS的纪录片《最后的笑声》),路易电影涉及的话题没有后者那样超越时代和争议性,它只是写得比较糟糕而已。
曾几何时,爸爸是我心目中的擎天柱,无所不能又温暖安心,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小女孩的成长,曾经心目中那个英雄变得破败衰老,仿佛是社会上被淘汰的一族。已经长成大女人的小女孩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那时恨和讨厌的情绪取代了曾经的爱和崇拜,但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愧疚如影随形。直到有一天赫然明白,爸爸对女儿的那份爱从来没有随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改变,只是爸爸不再是我们的天。我们已经是成人,我们必须接受要自己撑起一片天的现实,必须接受要照顾垂老的爸爸的现实。但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自己曾经被爸爸爱过,现在被爸爸爱着,也将永远被爸爸爱着,也知道我们小时候爱爸爸依赖爸爸,现在爱爸爸照顾爸爸,将来爱爸爸送走爸爸。人生在爱中变的饱满而丰富。从生命的最初,我们就永驻爸爸的心田,从生命的最初爸爸也永驻我们的心田。无论物是人非还是天人永隔,爱永远留心间。
Louie出事之后看的电影,注意力难以集中,感伤以后是否还有机会看到 Louie 的作品。
性交心焦
当他卷入那件事之后,回头再看这部作品,戏谑之感油然而生(我实在不想用讽刺这样的词),说回电影,其实觉得路易·C·K不太会拍戏,剧本肯定是精彩的,主要依靠对白构建力量,而那些对白涉及的道德讨论都很坦白,对于变态欲望的贴近,他替很多人说了实话。事情就是这样,然后呢?人类继续这样。
真假假真…性相近,习相远也。LCK依然是出淤泥而不染玩儿人性的讽刺好手。
Louie's therapy.
作为伍迪艾伦的孝子贤孙,CK的作品也充满着对于生活的絮絮叨叨,比知识分子更低一层的中产或者暴发户,一面说着黄暴笑话,一面妄想着「纯真生活」却也无法处理与最亲密者的亲密关系。作为好莱坞最政治不正确代表的CK被米兔,其实并不意外,只是一群卫道士们也扼杀了有趣与创造(包括对于伍迪艾伦的攻击)。
他的新聞出了之後再看這電影心情有點點複雜
诡辩地自辨和他辩裹挟在温柔与关心里,完全征服了我。所有的演员都魅力爆棚,每一个角色都是。(还是黑白的作用?)求好莱坞对louie网开一面,让他回来拍片拍剧吧,世界人民需要他(我在说什么🤦♀️
几个人物都立起来了,和现实一对比更具讽刺意味,调度上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吃本子。
台词写得活泛有趣,滔滔不绝也不觉得烦。不像伍迪艾伦的喋喋不休带着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十足讨厌。
vintage woody allen
路易不容易,把伍迪艾伦模仿秀搞到极致了,的确,人际关系就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可怕的东西,这一点,他自己应该最清楚
请欣赏:秃顶,肥,处女座的中年男人到底有多么可恶。路易调教演员的水平真是牛逼。
路易,NTMD搞事情,难受的是我
路易出事之后,再看这部被人遗忘的电影,里面讨论的一些话题好像更有意思了,就像路易大叔以前那些打飞机的黄段子,不由得让人觉得他的这些场景和段子都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片中的女权主义、娈童和父女关系,你可以从现实中找到一些真实的影子,再看女演员是如何一个角色的,简直就是潜规则教科书。
Very inappropriate, very cringe-worthy and very funny. LCK拍电影的时候还没有被爆出性骚扰,现在倒还歪打正着了。结尾有点拖沓,节奏可以再紧凑一点。黑白画面和配乐都很复古,增加了荒诞感和距离感,时刻提醒你这是假的。
这个真的是把厌女症暴露了.....讽刺下田园女权倒罢了,为伍迪艾伦开脱,不可以啊。女性的强势和manipulative是两回事啊,陆毅!
我不管我就是喜欢Louie!!真的想看到更多Louie的作品 本来他那个事情我就觉得没有很严重...关于电影其实觉得既然love is love不管什么性别那age difference也应该无所谓的呀 然后Charlie Day就很好笑
我永远看不烦伍迪·艾伦式的小品,中产阶级的故事与事故总是令人着迷的,他们的生活便是无尽的创作源泉,活在虚伪、无能、纸醉金迷中的他们仿佛在另一个魔幻现实世界。传统的黑白影像中,有些段落像是路易对于舆论的自述——或说是源自生活的巧妙对白,就像老头儿笔下的角色没有一个真正是他自己一样。
我们这个时代的La Dolce V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