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雷人部分太多了,比我们的抗战神剧雷的多!下面我来吐槽几个
英军小分队(不到10人),去德军一个雪山城堡里救一个美国人。开头队长就发现有内奸,他跟一个美国士兵说,我不知道谁是内奸,我只能信任你,因为你是美国人不可能是内奸的。结果不幸言中,除了他们两个剩下的全是内奸。。。。然后就是主角开挂,完成任务,戏耍德军,逃离城堡。我国抗日神剧,最多就是日伪军士兵蠢,这部电影连德国的指挥官都蠢到极点
看到主角锁上门躲在房里,然后德军在外用枪托砸门的剧情,我都笑了,心想他们为啥不用炸弹?镜头一转,德军不知从哪里搞了两把锤子,继续砸门。更搞笑的是德军上校用“车轮战"砸门,砸累了,就把锤子给下一个人,接着砸。。。
主角坐缆车离开城堡,山下的缆车站早已守候大量德军,然后主角从缆车跳下到河里逃跑,那么近的距离德军上校还拿着望远镜居然看不到的。空无一人的缆车快到站时,上校还下令开火。。。
最后主角开车逃跑,德军开车追击。主角炸掉沿路的各种设施(电线杆,树木等)阻挡追兵,德军则是下车,倒车,往障碍物上安炸弹,引爆,炸掉,上车,开车追击。有一颗比较粗壮的树木最后德军还没炸掉。最后主角们炸掉一座桥,这下德军彻底没法追了。不过从德军指挥官的智商来看,他们搭桥追赶也未可知。。。
雪山、城堡、谍中谍、英俊潇洒的铁血英雄、金发美女、惊险刺激的打斗……《007》系列和《碟中谍》系列有的它都有,有些方面它还做得比《007》系列和《碟中谍》系列更为出彩。所以,《血染雪山堡》是一部比《007》好看、比《碟中谍》更酷的“特工片”。
虽然《血染雪山堡》以二战为背景,影片中也不乏较大场面的战斗,但它本质上是一部“特工片”,与《007》系列、《碟中谍》系列等“特工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007》系列诞生于1962年(《007之诺博士》),比《血染雪山堡》早了六年,但它对《血染雪山堡》应该没有产生什么影响。特工任务、悬念设计、战斗场面、美艳女郎等,两者有不少相似之处,但《007》系列突出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而《血染雪山堡》在此之上,还强调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血染雪山堡》的“核心团队”是三个人,即英国少校史密斯(理查德·伯顿 饰)、美国中尉谢佛(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饰)、美女特工玛丽(玛丽·乌尔)。另外有两名辅助人员,玛丽的“表姐”和冒牌的加纳比将军,他们的戏份虽然不多,但在这次行动中同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碟中谍》系列中,特工伊森(汤姆·克鲁斯 饰)一般也有一个“临时小组”,但最后完成任务的,主要还是靠伊森一个人的力量。再者,《碟中谍》系列完全是为了汤姆·克鲁斯个人打造的“特工片”,汤姆·克鲁斯高于一切,银幕内外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较之《007》系列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因此,就表现“团队精神”而言,《血染雪山堡》足以甩《007》系列、《碟中谍》系列几条街。当然,理查德·伯顿作为当时好莱坞的一线巨星,在影片中还是有很多高光时刻的。但因“镖客三部曲”崛起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在影片中抢了不少风头,他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老成持重的样子,延续着“镖客”的酷,也和机智、果敢的理查德·伯顿形成了很好的对比和互补。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因在《血染雪山堡》中的出色表现而深得导演布莱恩·G·赫顿的赏识,两年后,他们又合作了同样以二战为背景的战争冒险片《战略大作战》(1970),而这一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坐正”当了男一号。反过来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是布莱恩·G·赫顿的福将,他导演生涯中的两部佳作,都是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作的。
用今天的眼光看,《血染雪山堡》的战斗场面有点失真,但其带来的惊险、刺激的效果,不亚于《007》系列和《碟中谍》系列所创造的种种“奇观”。雪山跳伞、藏在缆车顶上潜入鹰堡、缆车上与德军间谍的“决斗”、结尾的“大逃亡”等等,都精彩纷呈。
而《血染雪山堡》中的悬念设计,在半个世纪后仍然毫不失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重设计,会议厅(也是“审判室”)里的反转再反转,终极大BOSS的现身,等等,都让观众过足“悬疑瘾”。影片中的细节设计也很用心,各种伏笔,处处“机关”,再看一遍,你很可能有新的“发现”。
《007》系列和《碟中谍》系列是“特工片”,也是风光片,全世界取景,每一集都要有新的“卖点”。《血染雪山堡》在这一点上同样“当仁不让”,展现了壮丽的雪山风光的同时,也进一步突出了“不可能的任务”的风险与难度。
《血染雪山堡》的故事发生地在德国的“巴伐利亚”,但实际取景地是奥地利的萨尔茨堡。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也靠近德国边境。影片中的雪山场景,大部分是实景拍摄的,这对摄制组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取景地离城镇较远,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工作人员来回城镇和取景地就得花五、六给小时。取景地地处高山,极度寒冷,工作人员在户外工作,保暖都成问题,根本无法长期间拍摄。若不是计划周详和高效率运行,影片是难以完成的。影片内外的演职人员虽然并没有真的“血染”雪山堡,但他们无疑是一群可敬的电影工作者。
影片中的鹰堡(真的是鹰才能够飞上去的地方,或者叫“雪山堡”)也是真实存在的,叫霍亨维尔芬城堡。该城堡建于900多年前,直立于一块高155米的巨石上,如今是奥地利的重要文化遗产和著名景点。
鹰堡所处的地势决定了它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当然也增加了“特工小组”的任务的艰巨性。缆车确实是到达鹰堡的主要交通工具,《血染雪山堡》的主创也就因地制宜,设计了两场精彩绝伦的经典“缆车戏”。
雪山、城堡、谍中谍、英俊潇洒的铁血英雄、金发美女、惊险刺激的打斗……《007》系列和《碟中谍》系列有的它都有,有些方面它还做得比《007》系列和《碟中谍》系列更为出彩。所以,《血染雪山堡》是一部比《007》好看、比《碟中谍》更酷的“特工片”。
《血染雪山堡》曾经以“译制片”的“身份”在国内公映,还获得了1990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影片在国内公映的时候,片名是《魔窟寻谍》——这个有点“魔性”的译名,偏港台风了。在电影消费还比较匮乏的年代,《魔窟寻谍》是不可多得的“好莱坞大片”,在当年也是一票难求的。
2019年12月11日周三。推荐观赏。---1,以激烈冒险的小规模敌后军事行动为幌子来达到排除内奸的目的,这个计划真是有点蚊子撞大炮的感觉。2,主角们好像都带有超能力,枪林弹雨毫发无损。3,女主角玛丽长马脸长的够难看。4,好想知道这个雪山堡是不是真的。5,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里面虽然是男二,但是面目模糊,仅仅是个男主角身边标配的一名护卫枪手而已。
毋庸多言,《魔窟寻谍》确实是一部吸引人的精彩电影,小可自从大学时代第一次观看以来又看了很多遍,甚至还为它翻译了汉语字幕(参见//subhd.tv/u/broadwoods)。但是好电影也不会完美无瑕,以下就让在下举几个例子:
一. 玛丽跳伞。全体队员一共七位,加上一套装备,空中应该有八顶降落伞。队员跳伞之后一分多钟(从电影情节上看),玛丽随后跳出机舱。须知这几位都是特工,像《水浒传》里面何涛巡检说的,“都是四清六活的人”,空中多了一顶降落伞怎么会没人注意到?
解释:有资料说,如果跳伞高度一千米左右,一分多钟就落地了。大伙落地以后忙着收伞,所以没有注意玛丽。而且玛丽很快也着陆了。好吧,这一条忽略。
二. 34分25秒左右,小队通过大桥头的岗哨。明摆着哨兵在认真地检查证件,而少校和中尉却嘴里说着闲话,摆摆手就过去了。
解释:大概少校有这个特权(希姆莱的弟弟),先不说了。
三. 一小时零五分,少校和中尉勇气非凡地爬上缆车的牵引架,然后又站在车厢顶棚上。车厢里五六个人居然没有注意到头顶的脚步声。再看两小时三分的时候,少校一踏上车厢就被两个德国人发现了。何彼时聩聩而此时聪聪?
解释:当时车厢里人多,没听见。好吧。
四. 一小时十六分的时候,少校和中尉大摇大摆地走在城堡里,先杀了报务员,然后又干掉了飞行员,而少校先生居然向一位军官要烟抽,那位军官也没发现少校是陌生人。奇怪吧。
解释:城堡里各个部队人员混杂,不一定都互相认识。说得也是。
五. 还是两小时零三分,车厢里的德国特务打了(好像)五枪竟然没有击中少校。当时少校就在窄小的车顶上没挪地方。另外,中尉把门锁上以后,德国人居然——用枪托和铁锤——砸门,费时费力不说,一点也没有科技民族解决问题的足智多谋。大概城堡是历史建筑,用炸药炸门太鲁莽了。不像美国中尉,到处扔定时炸弹。
六. 再说机场。好像整个机场就一位身穿空军制服的军官,还特别有同情心,只要飞机报个名,说有故障,马上就同意降落。而且呼叫战斗机联队的时候居然还得站着,好让扫雪车上射来的冲锋枪子弹打死,国际献身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电影里有几句台词,译成汉语的时候小可有点拿不准,还请高明人士指教。例如:
1.29分25秒无线电通话中的“Father Machree”,小可曾经在“默克里神父”和“慈祥老爹”之间犹豫了很长时间。因为有一首爱尔兰诗《Mother Machree》译成《慈祥妈妈》,但是电影一小时五十分的时候罗兰上将说了一句“All sins forgiven.”,又像是宗教人士说的话,最后还是译成“默克里神父”;
2.16分10秒的时候麦克弗森说了句:“Somehow, you know, this just isn't me.”这句话有点费解,不才根据少校的回话“It's not any of us, Jock.”,勉强译成“你知道,不管怎么说,这不可能是我干的。”,以及“不是我们的人干的……”
虽然电影看起来好像英国特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德国人尽管是地主而且人数众多,也不过是英国人的陪衬,任由英国人自来自去。但以不才在下愚见,除了小镇里的装甲车和机场上的战斗机以外,这部电影不论是题材、演员、演技、道具、表现手法都称得上是超凡脱俗,尤其是当时没数字特技的年代,涉及缆车的若干情节拍摄得这样逼真,实在了不起。“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虽说有漏洞,还是一部无可比拟的优秀影片。
刚看完。本来完全是冲着伊斯特伍德看这部老片子的,看完觉得理查德伯顿也很帅,淡定从容。这部电影,虽然能看出一些瑕疵比如特效什么的,但是作为一部68年的电影已经非常不错了!全程都精彩,剧情也是有点一波三折,尤其在城堡里骗名单那一段完全让人想不到,其他的情节也很紧张刺激,炸弹爆炸场面做的也是够劲爆了,看简介说是那个年代的大片,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这电影放在当时绝对大片!即使现在看也是觉得非常棒的!话说这部电影的豆瓣简介倒是说得挺不错的,挺详细的。
电影里炸弹用的挺多的,不过其实也是最有效的攻击手段,就是觉得有点像炸弹超人了。
关于伊斯特伍德,还是他那酷酷的样子,感觉就差个雪茄和帽子了,也正如评论所说,放在哪里都是永远的西部牛仔,但是永远不会让人感到厌烦,就是喜欢他这个形象。
五星推荐!
作为60年代末的一部战争间谍片,本片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爆炸场面都属于佼佼者。 解救被关在敌人悬崖边上堡垒里上校的一幕让我想起了后来的《智取威虎山》,不过从剧情来看,两者似乎根本没法比。影片中故事衔接的非常紧凑,队长史密斯更是异常的老练、沉稳和果敢。当然,能看到年轻时的伊斯特伍德也是很不错的体验,那时的他多了一份魅力,不过却少了些许“味道”。 影片的配乐也着实“给力”,每每至紧要节点,激发肾上腺素的音乐随之而起,大有恐怖片袭来的感觉,不过这种突出紧张感的做法正是那个年代的潮流所向。 当然,影片中的瑕疵是在所难免的,鉴于它的年代和故事的完成度,也就不必太过于苛刻了…
英国拍于1968年的经典谍战动作片,讲述二战时一个突击队执行拯救任务又抓出内奸的故事。伊斯特伍德&理查德伯顿两位著名硬汉双双出演,表现不错,但剧情就现在看来倒是不那么独特。喜欢战争题材的朋友可以看看。
ClintEastwood 经典 英国电影 大哥大力推薦, 記得小時候電視看過, 印象模糊,找了一天在大哥家時,讓他用大TV放一次, 果然, 加上大哥精彩旁述,他對當中軍服.徽章.頭銜.武器如數家珍,加獨到見解,對不是軍事迷的我來說大開眼界,連平平無奇的過場戲都別有韻味,有時候就是,要和對的人看對的戲....
英国佬文武双全都快赶上李白了,面瘫帅锅伊斯特伍德里面只能干粗活
潜入的全程讲英语 很尬 虚假的英雄主义 敌军蠢如猪 跳反拿情报那段可还行
英国人拍的抗德神剧,还挺精彩,一波N折的,虽然少不了这类电影主角光环过于强大敌方过于傻逼等等缺点,但总体是好看的。东木竟然也有被stereotype cast 的时候,他的帅脸和机枪代表着英国人民强大的美国好朋友,哈哈好吧
疑谜重叠、如解粽叶;不弄玄虚、设问自解。一对英兵突入德堡解救美将人质,领队方知这是测试英高层有无鼹鼠的假任务。到后三队员连丧(实内奸佯死遁)证明有鼹。高层撤销任务但领队仍坚执入堡,反间计周旋谍报爆破杀人,过瘾!唯一警惕的盖世太保帅哥惜被剔除。阿卑山风景实不如惠斯勒。老片格调迷人。
7/10。《十二金刚》的跟风之作,一名队员跳伞摔死的情节都照抄。且重蹈了前者的败点:一来结构失衡,混入敌营、秘密接头女特务的阶段很慢长,加之台词乏味。二来德军如待宰羔羊,缺少实力强大的反派,戏剧张力严重不足,好在导演设了场冒充内奸的会议室戏,以及缆车生死斗,然太卖关子,不够直接爽快。
小时候看过,不知道片名,我一直在找.............记得有个很帅的帅哥
69年的片子,绝对的大片啊,感觉就像是69年的勇闯夺命岛。男主好蛋定哦,那时候的伊斯特伍德长得好像施瓦辛格哦,好人们的枪法都好准了。如果我是在小时候看的这片子,绝对让我很兴奋啊,现在都还在兴奋啊。
悬念和情绪控制的非常好的间谍动作片,没有废话,干净利落,情节颇为转折,两个半小时的影片没有半点冷场,非常精彩。现在的同类型影片多注重特效,而本片注重情节设计,机智精巧多了。
屏蔽,是为了反击!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797876712/
以现在惊险片的水平和观点看,真的不算得什么了,当时应该是好片。
伊斯特伍德&理查德伯顿,勇闯雪山,谍影重重,够男人,够劲。
inception里的一层梦,东木演啥啥像牛仔
拆穿身份的几次反转,几乎踏入八奇领域,剥糖纸般一层套一层。营救小队七人组,只突出两位主角, 其他人一点形象都不刻画,都是作为剧情道具使用。潜入敌窟时的随机应变,逃离枪战、爆破还有缆车桥段都很惊险刺激,就是主角光环太过耀眼,智谋满分,闪避无敌,能实现的可信度低。
算是相当精彩的一部娱乐大片,悬念贯穿始终,过程惊险刺激,直到最后一刻才解开谜团。mary ure举枪的样子真美,burton伯顿也好帅。
雪山、城堡、谍中谍、英俊潇洒的铁血英雄、金发美女、惊险刺激的打斗……《007》系列和《碟中谍》系列有的它都有,有些方面它还做得比《007》系列和《碟中谍》系列更为出彩。所以,《血染雪山堡》是一部比《007》好看、比《碟中谍》更酷的“特工片”。早期的东木,除了牛仔、警探的形象外,还有铁血军人!三位一体的是一个“酷”字!
动作的部分过于神化主角,基本上坏人是干不死好人的,最后仿佛开挂一般给德国人全突突了~最精彩的是文戏,碟中碟中谍,只有连自己人都骗住了才能揪出敌人~本以为伯顿负责说,东木负责打,没想到最后伯顿也有动作戏,而东木就负责高大帅气少言不用动脑又武力值爆棚的美国大兵~
抗德神剧,一辆公交车加几挺机关枪,远可狙观察塔,近可撞飞机,德军全是人体描边大师,我方全开了自瞄挂,跳水也不湿身...60年代的英雄主义商业片,也就看个热闹去想合理性就输了。不过情节设计得还算用心,多次反转很精彩,理查德演的很棒,几乎把东木的风头抢光了。
由理查德·伯顿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经典战争片,可以称得上是战争版的《无间道》。前半部分以斗智为主,悬念丛生。编剧布局解局功力实在是高超。而后半部分大段的爆炸场面和贴身肉搏让影片的风格为之一转,由一部间谍片转变而成为动作片,依旧火爆,让人大呼过瘾。150分钟一点都不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