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比较“城市令年轻人堕落”——《魔鬼代言人》和《华尔街》
看《魔鬼代言人》,乍一看觉得跟《华尔街》有点儿像,都是讲述一个年轻人来到纽约发迹和堕落的故事,一个是金融界新人,一个是律师新星——都是出于强大的诱惑中和巨大的压力下的行业。
但是后面就发现两者的不同,首先在手法上,《华尔街》非常现实主义,叙事强劲有力,加上道格拉斯的表演,他让我们相信,一个金融界新生的堕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魔鬼代言人》则具有强烈的宗教感和魔幻感。首先是安排撒旦挑战现世法律制度,非常有意味,因为现世的法律制度,跟基督教的传统有莫大的牵连。片子越往后面进行,宗教感就越发的强烈,基督教的种种基本命题都得到探讨。
比如女性通过自己的堕落实现对男人女人的救赎,比如曾经的六翼大天使在教堂、在摩天大楼的顶端等极具有隐喻色彩的场所引诱自己儿子的堕落、引诱自己的子女——同时也是上帝的子女相互诱惑,不管是简单的视觉上的变换还是情节的安排还是越到后越浓烈的诡异氛围,都表达出一部魔幻作品的特质。
结尾是这部片子最诱人之处,年轻人还是走上了堕落之路——“虚荣心是我最喜欢的原罪”。
与《魔鬼代言人》相似,《华尔街》也有一句经典台词:Greed is good (贪婪是好的),前者讲虚荣心,后者贪婪,角度类似,但是给人的感觉不同。《华尔街》里面,这句话是在股东大会上公开宣称并且得到无数的认同的,直接有力冰冷残酷。但是始终双方是对等的,道格拉斯再厉害,他始终是一个人,在人性的层面上,他并不比愣头小子强大。而虚荣心的这句,始终是魔鬼帕西诺的得意自语,如同这句话的发明者,它站在摩天大楼的顶上俯瞰big apple里营营碌碌的人们。
所以,《华尔街》里的年轻人是可以被救赎的,查理在老爸的引导下重新找回良知——有趣的是老爸的扮演者后来在the west wing里面饰演完美民主党总统巴特勒——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老爸出身工人阶级,在《华尔街》里,年轻人可以从纯良的父母和出身那里找回良知。这不免让我想到主演道格拉斯和导演奥立佛斯通的出身。
而《魔鬼代言人》则是把小城和城市对立起来。母亲在城市里被引诱,但是在小镇上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和平静的生活,而她的儿子又重新在城市中受到引诱,开始新一轮堕落。是,他内心有道德、有良知,但是这种道德和良知能支持他多久呢?结尾我们看到,一轮新的堕落开始了。
所以,《华尔街》是乐观的,因为首先,他对人性保留有希望,更重要的是,在《华尔街》中,一切问题都是现世的问题,种种剧情的安排始终令我相信制度的改善可以解决问题。
而《魔鬼代言人》中,问题是关于人性的,是关于宿命的,它讨论的是现世问题,但更主要的是通过现世问题的讨论探讨人性中的上帝与魔鬼的交战。
城市令年轻人堕落——在《华尔街》中,城市代表资本主义,华尔街代表人性的贪婪,而在《魔鬼代言人》中,城市却是撒旦开疆扩土的前沿阵地。
ps 一边写这个一边听keren ann,作孽啊。
2 ) 法律人没有原罪
电影讲述的是凯文·罗麦斯本——一位保持不败记录的年轻律师来到纽约著名事务所,并受到老板弥尔顿(撒旦)的重用,从前途一片光明到最终发现自己是撒旦之子,并以自由意志(free will)杀身成仁,抵御了魔鬼的诱惑,最终却落入又一重原罪的考验。
撒旦认为,法律是这样一个领域,它最接近生活,又是通往特权的通行证,律师可以利用它将罪犯们无罪开释,把天堂闹得天翻地覆。听到这番话,叫我这个法学院学生热血沸腾,原来法律的权力如此强大,从权贵到底层无孔不入,只要法律人愿意就能搅得世界天翻地覆,法律人的自由意志,可以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然而现实世界是这样的:法律虽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却只能在其他社会规范均失效时发挥效用;法律虽以暴力机关为后盾坐拥最高的强制力,却不能在法外强迫任何一个公民承担任何额外的义务;法律虽有智谋过人的精英们作为其实施人,却不能面面俱到,古今中外的冤假错案仍无以避免。法律由定纷止争而生,法律人竭尽所能维护正义,最终竟背负起“刽子手”这个意志自由选择之下的恶名。
西方世界对法律人尤其是律师异常厌恶,德肖威茨教授在《最好的辩护》导言中写道:“没有人需要正义”——“刑事被告和他们的律师当然不需要什么正义,他们要的是开释或者尽可能短的刑期;检察官想赢得官司,尤其当一个有罪的被告极力想借政府‘技术上’的非法行为而逃脱时;大部分法官对正义不感兴趣,是警察和检察官的延伸,他们打心眼里希望罪犯能被认定有罪并关进监狱,也关心司法制度的运作效率和极力避免上级法院推翻其原判这样的耻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法律人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职业目标是维护公平追求正义;而法律人又是一个个鲜明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最初宣誓效忠法律,却无法摆脱作为个体的人的原罪——正如影片中如阴霾般笼罩凯文的——金钱的引诱、求胜的渴求、对名声的追逐,每一种欲望都能将他从成为一个“好人”的正轨上拖入深渊:抛弃爱妻,无视委托人的虚假证言或恶意引用法律原则极力为其脱罪。问题好像回到了“好律师能否成为好人”这样一个终极困局(律师能否为明知有罪的人辩护?)之中。人人都会为恶,可为何法律人尤其是辩护律师总是首当其冲为人诟病,原因只怕在于前文中撒旦所言,智慧、谋略再加上通天入地之权力,自然如蝴蝶效应般,为善愈善,而为恶愈恶。既然如此,就全凭个人的自由意志了。自由意志是人们依照其拥有的条件去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这已经不是靠法律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在哲学、宗教、心理学以及道德伦理领域都有不同的讨论,是作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价值和道德取向的问题而一直难以得出定论。
不论是自然界原生的法则,还是人类为管理社会生造出来的制度规范,都应当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它只是恰好出现在在某个地域和历史中最合适的位置,法律当然也是如此。我们要惩治犯罪,所以有警察和检察官起诉嫌疑人,我们又惧怕冤枉无辜者,所以发明了疑罪从无和非法证据排除的的诉讼规则;我们期待利用死刑以惩戒最危险的罪人或以儆效尤,又因为死刑的不可逆性而倡议少杀慎杀乃至废除死刑;我们制定了一般的法律规则,期待构建一个将人的行为都纳入法律的规范之内理想世界,却不得不处处受到人权、宗教、种族(民族)的牵制。法律和法律人时刻都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正义与不正义有时没有明确的界限,甚至要在两方均是正义时还要作出价值评判。这个世界的道德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却叫一个有限理性的个体去得出绝对正确的答案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法律人除了人类本身的原罪并没有比其他的职业人背负更多的罪恶,我们能做的唯有审度自己的良心,以最接近正义的方式使社会以一个最不坏的制度运行下去。
3 ) 本片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故事
看后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博尔赫斯的小说。本片还可以这样叙述:从无限的某一段开始凯文还是给那老师打官司,还是在胜诉后认识了米尔顿,还是去了纽约,还是被米尔顿设计。不过由于他很爱他的妻子,最终没被米尔顿诱惑。米尔顿弄死了这次的凯文,开始新的循环。这次他要把他妻子除掉,然后再诱惑凯文。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部电影展现的故事。不过凯文最后由自由意志自杀了,米尔顿自好重新循环;凯文选择不给那老师打赢官司,这样就碰不到律师事务所的米尔顿,不过撒旦是千变万化的,有一年轻人找上门更为小心地诱导他。。。。。。。反正这故事是无限,只有在本片才会看到米尔顿和凯文是父子关系,这就好像上帝与撒旦玩的游戏,凯文或者随便叫什么的主角就像浮士德一样夹在中间。上帝握着绝对的胜算对魔鬼微笑,撒旦认为一个掷股子的天神总要服从于概率的支配。于是拼命地做着实验,直到人性彻底服从于魔鬼,那个上帝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时刻的到来。
4 ) 我们都是魔鬼的子女
这部影片是老婆推荐给我的, 她说是大学电影课老师给她们放的, 印象很深. 她们老师真够阴暗的, 不是因为里面的露点镜头和恐怖画面, 而是因为这个影片告诉我们: 我们都是魔鬼的子女.
凯文的母亲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一生未婚, 只是在15岁时收到了诱惑, 而且他的父亲以后再也杳无音信. 与其说他的父亲是Millton或者什么人, 不如说, 他的父亲是魔鬼, 是不负责的欲望.
Millton告诉凯文, 你暗恋的女同事也是我的女儿, "I have many children in the world."
Millton对地铁里的混混说他的老婆正在和别人上床, 他是先知吗? 不,他只是懂得什么是"人类", 他们在虚荣, 金钱, 猜忌和欲望里陶醉享受追逐, 无一例外. 因为他们都是魔鬼的子女.
每个人都继承了魔鬼的基因, 他们的心中都有个心魔, 它在试图控制你, 当它得手时, 你就变成了魔鬼. 流浪汉在袭击艾迪时就是魔鬼, 女同事来挑逗凯文的妻子抚摸自己的人造乳房时也是魔鬼, 而凯文在法庭上责问无辜的女中学生时, 在和妻子做爱并幻想自己暗恋的女同事时, 在和老板保证不会因为照顾妻子而放弃手中那个对自己仕途很重要的案件时, 何尝不是魔鬼!
影片的结尾还是比较"好莱坞", 恶梦惊醒, 一切可以重来, 不过魔鬼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在记者告诉凯文他要上头条时, 凯文和他的妻子对这个vanity很有兴趣. 记者突然化身成Milton:"Vanity, is definetly my favorite sin... ..."
呵呵, 对基督教的原罪论越来越感兴趣了. 看来需要从今天起, "日三醒吾心", 以驱心魔.
5 ) 好人难当
电影的结尾,在经历了一切噩梦一般的现实之后,凯文运用S\L大法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分歧点,做出了和原先全然不同的选择,当他看到在支线里死翘翘的娇妻向他甜美微笑的时候,说不定还在感谢魔鬼给了他重新来过的机会庆幸自己终于走上了true end呢,结果,一转眼,当他答应记者为他炒作一次专访的时候,他又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另一个陷阱里——虚荣。原来没有所谓的true end,所有的选项指向的都是同一个end。如果人生能像玩AVG那样的随时load,是不是就能一帆风顺修成正果呢?显然不能,因为所有的问题,并不是出在选项上,而是设定,设定大过天。
人类,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面前立刻就刷刷刷布了七个陷阱,好色暴食贪婪懒惰愤怒嫉妒傲慢,你绕过一个就必定会掉入另一个,事过了三后头还有四,就算你处心积虑与天斗地斗终于在无惊无险中安全的度过了一生,这样一个没尝过口腹之欲床第之欢浮生偷闲的寡淡人生,有什么好炫耀的?所以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一个有完美主义倾向想名利良心双收的好律师简直是难上加难,当你发现自己所有的努力最后无非都指向一个悲观的结局——除了一头扎入罪恶的海洋用礼义廉耻换取没心没肺外你只有一死了之时,无论是上帝还是魔鬼,放心吧,他们正乐呵着呢,“你看得到,却不准碰,碰到了,又不准吃,吃到了,却不准吞下去”,既然如此,你们全能的主,又为什么要在伊甸园里种上一棵苹果树呢?
《魔鬼代言人》就是这样一部试图揭露某些秘密的电影,这样的电影怎么拍都很好看,因为人类解析人类,是一件既其乐无穷又精神分裂的事情,导演一方面得和自己的内心作战,抵抗剧中魔鬼的诱惑,一方面又得摇身变为魔鬼贬低上帝的残忍和袖手旁观。这样一种天人交战,若是连导演自己都没说服自己,那么电影的结尾必定崩坏无疑(参见《复仇者之死》、《无极》)。显然服过兵役的泰勒海克福德对人性持着悲观的态度,于是在影片即将崩坏的时候搞了这样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局。
影片中,凯文饰演了福罗里达州一位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律师,在这个小城市里,他拥有着连续64场不败的记录和一个甜美娇妻玛丽安。影片一开始就是凯文的一场精彩的,颠倒黑白的辩论,成功的帮他的色情狂委托人逃避了法律的制裁,这雷池里小小的一跃,也决定了他之后的人生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开始了一场同魔鬼之间的博弈。于是,我们看到凯文夫妇来到罪恶之城纽约,住上了带3间卧室的豪华套房,而凯文,作为一个律师,底线越降越低,三观时刷时新。玛丽安以一个女人的敏感最先发现了生活的空虚和不对劲,于是也就成了这场博弈的第一个牺牲品,她被魔鬼骚扰被丈夫的繁忙冷漠折磨直至精神崩溃企图退缩,这时被委以重任的凯文早已经深深的陷入了迷乱放浪的名利场之中不愿退出,“我放弃这个案子,而她的病好了,我会因此而恨她”,当凯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作为人类的自私暴露无遗,他朝着魔鬼铺设的陷阱前进了一大步。
最近在读京极夏彦的推理小说,这个著名话痨通常会围绕着一个非常简单的观点海谈胡吹几十页,因为这是他所谓的“顺序”,顺序很重要,甚至决定给了你对于一个观点的接受与否。在一开始,凯文的母亲对凯文说:“纽约很可怕,巴比伦大城倾倒了,成了魔鬼的住处,呜呼哀哉,一时间,你的刑罚就来到,灯光在你中间绝不再照耀。”没用!我们说:“你明知道那人有罪,依然帮他开脱,你赚取的不义之财,总有一日将倾覆你。”完全没用!而只有当经历过鬼怪骚扰,子|宫丢失,精神崩溃的玛丽安,当她躺在去往精神病院的推车上是,才晓得忏悔,“一切都是钱引起的,那是不义之财,我们为了钱,不择手段。”不是和之前的告诫一样吗?为什么非要这时才醒悟呢?她想要回家,但是早就没有家了。而凯文呢,圣经的告诫没用,母亲的乞求没用,妻子疯了死了,甚至连他自己都快疯了,依然没用,他依然kept on winning every time,只有当知道面前站着的,既是恶魔又是自己的父亲时,当子弹穿过他的头骨时,唯有到这时,他才知道,他的不败记录被打破了。而随之而来的时光倒流,似乎也并不是非常乐观。
人性经不起考验,凯文想做个好人,但他无法否认他是恶魔之子这一事实,《魔鬼代言人》用一种魔幻的方式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和无法改变。剧中偌大的房间,壮观的浮雕,楼顶上的水池,这些突兀的场景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又透出了一种隐约的不安,在纽约这个被人爱被人恨的城市里,究竟还隐藏了多少这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和罪恶?看着康妮尼尔森和查理兹塞隆这两个在戏里戏外运气都不大好的大美妞,一个被折磨的不成人形另一个由性感到干枯只在一瞬间,这是不是也是导演和观众的一种恶趣味呢。同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人为善爱你爱我爱人类,作为我们人类自己,究竟要经历多少杀戮战争颠沛流离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才能够习得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呢。
文/张立达
6 ) 自由
魔鬼告诉人的自由是:你应当什么事都可以作,尽己所爱的去作。
上帝期望人拥有的自由是:我什么事都有最大的自由可以作,但我也有一种自由 ── 就是我有能力不去作某些事。
这才是上帝给人百分之九九的「可以」,与百分之一的「不可以」,这背后的自由真义。上帝的自由定义,是「更自由的」
7 ) 离开长相说演技, 离开Casting说电影都是耍流氓
“你该把头发挽起来,这发型很好看,但不适合你。” 老司机Al Pacino一眼看出问题。
膨胀的卷发抢了塞隆精致的五官的戏,哪里都照耀着,让人不知道眼往哪放。放在五官不够精致的女二身上就恰到好处 - 这就是大多伪技术美女的招数,自身数据不够,其他来凑。
这片唯一失败点选女主选了塞隆。女神五官精致到极点,身材修长,穿西装聪明利落的站在傻白甜基努里维斯旁边一点不逊色。突然换了环境就神经失常的设定放在塞隆身上一点也说不通。女神五官里藏着王气,这离不开圆眼。尖眼媚气,但媚总离妖不远,演的了皇后演不了女王。看看尖眼版塞隆的妮可基德曼过了三十之后尴尬的角色就知道,演女王不够有力,再演女神少了胶原蛋白拼不过小鲜肉观众也看腻了。倒是塞隆少了胶原蛋白的拖后腿(女王不需要胶原蛋白),放肆的奔着女王去了。点睛之笔就是女王的眼,尖一分就是妖媚气,圆一份又是天真。
眼这事,在对比姐妹花Cate Blanchett和Tilda Swanton。Cate要不是靠着浅色眼珠和男性化的鼻子,演女王全靠演技和粗嗓门撑着。换个深色眼珠和细嗓门试试看,分分钟出戏。Tilda往那一站,什么不说,什么表情不做,就是神性。Dr. Strange里亦正亦邪扮相毫不费力,这眼睛太明亮,说什么我都信。这大概和圆形自身的完美有关系,人总归是要臣服在这种进化上完美的形状里。
基努里维斯倒是选得好,天真气太浓所以才会一枪崩了自己而不是撒旦。所以才会对所有事情都力不从心只会抓狂。想想黑客帝国里带墨镜的梗会不会和基努里维斯这眼有关。赤子眼演赤子心最有说服力,演其他就乏力了。想想男神演牛逼男主哪个说得过去?统统失败。身材再沾光,吃亏在眼上。这双眼太纯洁无辜,没有力量,成就了男神也限制了男神。现在哪个角色少的了复杂的人性?演技又不行,纯情大男孩演完了就没了,过了三十戏路太窄。离开长相说演技都是耍流氓。演技是水,相貌身材是器,水总要顺着器流。
看看Al Pacino,犹太人的深沉和天真,亦正亦邪耐人寻味。眉头舒展一分是天真,皱起来是凶狠,天生的演员相。个子虽矮但是骨架舒展厚实,看看身高差不多的小李那男童的骨架,屏幕前的我一脸嫌弃的样子你想象一下。
这片换塞隆演基努,辩论戏力度还可以再激烈个十倍。到了和撒旦对视那里,毫不怀疑塞隆会一枪崩了撒旦的脑花再救回自己傻白甜爱人基努里维斯,顺便教育教育没文化的老妈。hmm,倒是比本片烂俗的结尾好的多。
看了此片,怀念起薄嘴唇小眼华尔街长相的马修,在林肯律师里黑白游走自在去去就来的模样。这长相只能演星际穿越里想着自家二亩地的爸爸,心怀不了什么宇宙和人类啊。所谓好演员有两种,一种把自己的基因发挥到极致,在影视上留下一笔赶紧隐退,另一种就是驾驭在长相身材演技之中的挑逗观众荷尔蒙的能量啊。那种你看一眼就为之动容,憎恨也好,崇拜也好,怜爱也好,都难以望怀的人类独有的魔法。
8 ) 法律可以通神么
看之前,我把这部电影当做法律电影来看。看到结尾,我觉得这是部宗教电影。睡了一觉醒过来,再想想,都不是。法律宗教都是载体而已,非基督教的人也能反思出自己的罪。这部电影说的是人性,所有人。
然而我还是想把它当做法律电影来分析。
里面的主角Lomax在质问Satan为什么拿法律下手时,Satan说“因为它与最接近生活,它是通往特权的通行证。。。一个接一个的无罪释放,让天堂分崩离析。”我很感叹,没想到我的专业是毁灭天堂。然而如果真的有上帝,他怎么会允许这样的职业存在呢?我们说法律就是公约,是游戏规则,是被社会主流及多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而如果通过这种规范可以使天堂崩塌,那么这也是这个社会整体的行为罢了。用所有人都同意的规则毁灭上帝,就意味着是所有人共同毁灭了上帝。不是Satan,是我们。都说法律是正义的,那么我们通过法律毁灭了上帝帮助了魔鬼,这个正义还是正义么?我们维护的是什么?是正义,还是利益?
真正犯下罪行的从来不是魔鬼,而是我们自己,人。魔鬼可能并不存在,或者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位。
再说free will,即自由意志。宗教里说free will,法律也谈free will,没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Satan 在片中没有替Lomax作过决定,只是支持他,放大他,鼓励他,让他走向了灭亡。我不了解上帝的教义,但影片给我的感觉反倒是Satan的free will更为真实,也更为残酷。如果说魔鬼是残忍的,那只能是因为他让我们看清了自己。
说到底,这是一部好电影,演员的演技让我陶醉。
最后想说,法律是不能通神的,是我们,神祗的生与死,世界的兴与衰,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不明白为什么凯文的老婆来到纽约之后不开心,不就是有钱了丈夫忙起来不理自己吗,多么完美的生活,简直是dream life,可能我不配拥有纯洁的爱情吧……
前半段瞌睡,后半段惊恐。阿尔·帕西诺老派花花公子味道挺特别的
錢不該是我們所惟一追求的,就跟茹素一樣,吃植物我們照樣可以活下來,為什麼一定要吃動物的屍體呢?錢夠用就好,真的夠用就好,其他的生命,我們應該思考並且做些性靈上的探索,不枉為一番人,連動物都有預知災難的能力,而人類,卻連此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喪失了,這是為人的可恥。
妻子发疯转变得太突兀,某人自杀后的反转剧情有点俗套,但最后一个镜头又有惊喜。反正善恶都是人类的选择,认了就是,何必赖到魔鬼头上
看得人脊背发凉不寒而栗。请保持一份善良正直的心,坚持做正确的事;懂得克制自己,不要利欲熏心让撒旦趁虚而入。佛州和纽约的比喻很恰当,一个假想的蝴蝶效应,一步错 步步错,结尾的反转再反转真是绝了。
主流电影说到这个层次也算可以了,再多说该吓着那帮孙子了
除却片中部分人物的穿着打扮有年代感,真的看不出是97年的片子,尤其最后阿尔·帕西诺房间整面墙会幻化的雕塑,特效绝了!阿尔·帕西诺气场太强大,大段大段的个人独白就是为了他的诠释而量身定做的。人心理应向善,但总会有被撒旦钻空子的时候,天枰善与恶的两端,该向那面倾斜,不好拿捏啊!
阿尔·帕西诺的大段说教很不靠谱~~
这是个宗教片,宗教片跳出宗教的话,对于无神论者很没说服力。
现实与超现实的交错,人性的对抗,恰当的时间看一部恰当的片子,很有感触。如同导演说的,原来的剧本被帕西诺推了几次,最后这个剧本虽然也有过于显露教育意味的瑕疵,但仍不失为一种对传统的对抗。另外,结尾的高潮部分,还有最终的结局都并不遵循常理,算是亮点。
电影很不错,而且最后的演讲差点说动我了。不过最好笑的是,即使是撒旦和上帝的赌注,和尊重人类的free will。好像也只是尊重侽性,这个社会的“主角”而为基础。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只是陪衬和转换“主角”心智的工具牺牲品。这实在是太好笑了,撒旦和上帝的世界不需要女人。如果电影的设想是真实的,那么我对此的看法就是,神本身最值得下地狱。
我常这样想:在18世纪现代性浪潮中上帝败得一塌糊涂,然后一种名为科技的怪兽趁虚而入填补了这种空虚,科技算不算一种迷信?数据和逻辑是不是一种更为高明的骗局?每当这样想时我都会出于本能的岔开思绪,而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这种毁三观的思绪不断重现,且连带出来的是一串难以言语的哲学思辨。5星
我们总是先拥抱撒旦,然后回去皈依上帝。其实撒旦就是上帝,是我们自己把世界分为上帝和撒旦。善与恶既是不可分割,我们就必然为魔鬼代言。最后,Pasino居高临下带着骄傲的微笑,用他那特有的沙哑嗓音说出箴言:“虚荣,是我最喜欢的原罪”,然后意味深长地孑孑怪笑过后,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真做作,浪费了阿尔帕西诺的精湛演技和基诺的性感屁股
这才叫演技,帕西诺看跪。变形的鬼脸,空无一人的大街。人类迷失的后世界鬼影,女神割喉自杀,她看到世界都背离了上帝。
结尾太棒了
我可怜的基努啊,你虽然英俊高大却如小白兔般被矮小的大灰狼老教父压得死死的。阿尔帕西诺的演技不是一般的赞呐,把邪恶演绎得如此优雅、迷人而令人久久回味。回想中国的演员似乎吴镇宇在《无间道2》里也模仿了一把。
每个人都是上帝和撒旦的混血儿,你并非不爱她,你只是更爱你自己。
Pacino 饰演「约翰·弥尔顿」,他那场演讲还真有失乐园里撒旦的风采。虽然历史上的弥尔顿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基督信徒,但他确实有一股撒旦的气质,非常迷人的气质。
魔鬼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在你对正确与错误做出抉择的那一瞬间,就是与魔鬼战争的过程。老帕的演技毋庸置疑,牺牲颇大的塞隆也用精彩的演出让人感觉完全不输于老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