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母亲(2008) 剧照 NO.1 母亲(2008) 剧照 NO.2 母亲(2008) 剧照 NO.3 母亲(2008) 剧照 NO.4 母亲(2008) 剧照 NO.5 母亲(2008) 剧照 NO.6 母亲(2008) 剧照 NO.13 母亲(2008) 剧照 NO.14 母亲(2008) 剧照 NO.15 母亲(2008) 剧照 NO.16 母亲(2008) 剧照 NO.17 母亲(2008) 剧照 NO.18 母亲(2008) 剧照 NO.19 母亲(200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6:04

详细剧情

  1940年,日本一方面深陷中国战场,另一方面与英美等国关系日益紧张。居住在东京的野上一家本来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只是在这战争年代,幸福是多么奢侈和脆弱的一件事。身为进步作家的一家之长野上滋(坂东三津五郎 饰)因左倾思想被当局以妨害治安维持法的罪名逮捕,不久即受迫害致死。妻子佳代(吉永小百合 饰)强忍悲痛,坚强地抚养一双女儿初子(志田未来 饰)与照美(佐藤未来 饰)。他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和无私的母爱,护佑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本片根据黑泽明生前的御用场记野上照代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给父亲的安魂曲》改编。

长篇影评

1 ) 电影对原著的好些情节修改

一如既往的日本电影的细腻。
书《母亲》,四颗星,而电影的《母亲》,五颗星。
增加了很多细节与人物。
比如父亲刚入狱时,外祖父来母亲家里。比如说邻居组开会,会前朝天皇方向参拜,比如说邻居组长对母亲的好心以及对战争的态度,比如说舅公上街遭遇“爱国圣战”宣传,这个宣传姑姑也遇到。比如说母亲劳累过度病倒,山先生请医生,医生说:这个混乱的社会,如果不对不正常的事情视而不见,就活不下去。。山先生自行车送医生回去,一路上两个“聋子”的交谈等等。父亲狱中写的思想反思,被自己的学生判作不合格,比如说,母亲去父亲老师家中借书,父亲老师的态度和师母的态度等等呢个。。。
还修改了很多细节与人物。
原书中山先生是姑姑的男朋友。电影里是父亲的学生,第一个伸出援手,对母亲暗生情愫,发乎情止乎礼。故事里姑姑是百货公司的营业员,电影里,姑姑成一个绘画青年,学习绘画。姑姑回家乡照顾生病的妈妈,最后死于广岛原子病。。。山先生的高度近视和一侧中耳炎耳聋,山先生最后的入伍,最后的死亡。。。
这些增加和修改的细节,都很合情合理,丰富了小说的血脉,而更温暖更细腻更动情。
有血有肉,哀而不伤。

2 ) 《母亲》:伤到深处自淡然

(写于2009年5月7日)
可以说《母亲》是一部诚挚而平和的电影,只要看了开头,便会被不知不觉地牵引到主角的生活氛围中,不过,这种牵引毫不强势,只是淡淡的。在如溪水般柔和静潺的叙事中,在轻颦莞尔或感慨间,已然陪这家人走过了战时的困顿艰辛,陪她们送走了因反战而入狱的父亲、被迫参军的挚友山先生、死于原爆症的美丽姑姑以及那个渐渐远去的混乱而晦涩的年代。
此番曾因《寅次郎的故事》系列、《幸福的黄手帕》等片而成为中国老观众最为熟悉的日本导演的山田洋次,再次施展了他善于以普通家庭的生活细节映射时代特征的光影特点,只是这次的整体呈现更为克制内敛。另外,许是山田擅长家长里短的平民喜剧之故,这部内质悲怆痛楚的影片,并无沉痛至颤栗之感,反而被他以不加过多修饰的白描手法和亲切之态,素淡而安静地道来,仿佛以伤到深处却淡然的心境来看待往昔峥嵘。
除却最后出字幕时的父亲旁白有煽情催泪之嫌外,影片其它部分细致绵密,收放自如,令观众的泪都流地自然真切。事实上,片末这处终极追问多少有点没必要,因为之前已经由母亲的临终遗言将一切必需的情感释放了出来——当女儿说母亲终于可以和死去的亲人在天上团聚时,母亲虚弱地说出了那个永远的伤痕:“不想在那里见面,只想在今生和他一起好好活着。”而末尾的那些抒情和追问不仅影响了影片已形成的委婉气场,还显得累赘罗嗦,破坏了应有的留白和余味。不过,或许山田这么做是为了给很多没有阅历又懒得感同的年轻人一个最为直接的加强版提示。
影片以野上家小女儿照美(原型为长期在黑泽明手下担任过场记的野上照代)的回忆视角展开叙事,主要叙事时间在1940-1941年间,彼时照美9岁,之后的叙事转至战后,最后的转换跨度最大,结束于为家庭子女奉献了一生的年迈母亲的病床前,这时照美已中年。影片开始不久,主张反战的学者父亲夜间被警察绑走,自此母亲佳代(吉永小百合饰演)便开始了迈出家门、里外繁忙的人生。尽管艰苦,佳代却一直深爱并信任着狱中的丈夫,甚至为捍卫丈夫的尊严不惜对斥责丈夫的德文教授愤然,并且和胁迫她离婚的老父亲断绝关系。
虽然面临着一些世态炎凉,但在阴云密布、孤立无援时,丈夫的妹妹久子从广岛搬来,丈夫的学生山崎彻(浅野忠信饰演)登门造访,此君虽看上去笨笨却有一颗珍贵的善良助人之心,佳代的那个不拘小节的叔父仙吉也从奈良上京小住……这些亲情和友情成了风雨中羸弱母亲的精神支柱和给养港湾。
人类在困顿时保有的温暖,似乎是上天还没彻底放弃人类的明证。家庭的温情以及邻里间的互助,似乎是乱世飘摇中人们还能挣扎着存活的缘由,这也是该片的动人处之一。母亲临时小学老师的工作就是街坊大叔给介绍的,而老医生在为贫困的母亲就诊时是免诊费的。由大泷秀治饰演的野村医生出场时间虽短,却浑身是戏,其中耳背的医生和左耳有疾的山崎在自行车上的费力问答,显得颇为逗趣。
影片的明线是彼时母亲的生活经历,其隐形意图实际上十分明显,即“反战”。因爱国而反战的父亲却被冠以“叛国”和思想问题的罪名关在寒伧的拘留所中,身体每况愈下的他终于没能熬过去,那个飘着雪花的冬日,初子和照美姐妹收到了父亲的死亡通知电报,野上家的世界仿佛结了冰。叔公仙吉在街头对支持战争的“激进妇女”的调侃,则更直接地表明了态度。老医生忙不过来的原因是年轻人都被拉去参军了,而当连身体有缺陷的山崎也被军队征召时,影片的立场不言而喻。选择吉永小百合饰演母亲一角似乎再合适不过,她不仅外型气质颇具日本传统女性的特点,而且她还是著名的反战人士。
此次年过六旬的吉永表演跨度很大,从30多岁到病恹老妪,虽然是她擅长的女性类型,但母亲这个形象在内质上更为坚韧,温婉贤淑、外柔内刚,在境遇凄惨、亲人相继离世的时候,她仅凭自己瘦弱的身体和坚毅的意志带着女儿们健康而勇敢地活下去。片尾,看到她的女儿们枝繁叶茂、子女茁壮,见此情景不禁令人感叹母性力量的伟大,是何等的生生不息、柔韧且强大。
吉永将母亲遭遇重大打击时的心理应激拿捏得很含蓄,符合影片氛围,又契合人物性格,如在得知父亲的死讯后,母亲翻找到抽屉里的身份证明文书,去接他回家,小街上白雪皑皑,一行人静穆前行,当尸身终被抬回家时,母亲说道:“亲爱的,到家了。”这场戏被处理得平实而深远,似乎比片末那个的加强版旁白要动人得多。
片中野上家门前狭窄的小街颇有复古气息,家中的陈设和人物的出镜,都令人想起了小津安二郎,不过,最令人想到小津的是对片名的处理方式,《母亲》的片名赫然印在一方麻质布料上,这块布质地朴素、色彩清淡、编织平实、偶有疏密,一如那代经历风雨沧桑的母亲的人生。
http://nicolew.blog.hexun.com/32480367_d.html

3 ) 震撼的结尾

早上5点半,你就醒了
你打开煤气,烧水煮饭
然后,叫醒一对女儿去上学
你替大家准备好午餐便当
你是个小学代课老师,收入微薄
你又瘦又憔悴
可还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唱歌非大声不可
你一天得辛勤工作几个小时?
大家都同情你的不公待遇
可为保住饭碗,谁也不敢吭声
一旦丢了工作,你就没有出路了
为了我和孩子们
你咬紧牙关,拼死拼活地干
你疲惫的身躯还不到80斤重
就如破碎的瓷片一般
是谁,把你摧残成这副模样?
是谁,让我们受此煎熬?
你不再美丽,不再年轻
可我突然发现
我必须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你
你身上的不屈和坚强
令你闪闪发光
当我脆弱无助的时候
这个念头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并提醒我,我是个活生生的人

4 ) 母亲的颂歌

看见片名,便吸引了我,无论如何,关于母亲的电影,始终都会触动我的内心,漾起我悠悠的思绪和感恩之情。

山田洋次以二战为背景,用影像细腻的描绘了一个纯朴的东方女性形象,有血有肉,有棱有角,宛若观看着自己母亲的表演,心生共鸣。这里,我不想过多的谈论这部电影的细节部分,面对丈夫的不公平迫害,佳代并没有就此沉沦下去,她依然乐观的面对人生,在山崎的帮助下,历经险阻,终于取得了对丈夫的探视权。然后,探监并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情,丈夫遭受的非人摧残以及警察们冷嘲热讽都预示了接下去的悲苦日子。佳代为了继续维持开支,找到了一份在小学担任临时教师的工作,不满45公斤的身体还要和学生们一起又蹦又跳。生活的压力和抚养儿女的重担硬生生的落在了她的双肩上,而她却一如既往的扬起灿烂的面容,给自己和孩子以坚定的信心。

传统的东方女性(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内)身上都隐藏着坚韧的性格,她们往往将家庭放在第一,一生为止操劳,无怨无悔。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也从侧面说明了东方女性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在以男性之上的社会里,产生的一种不自觉的依附于传统的性格特征。她们甘做阶梯,隐身于丈夫和孩子的身后,一边给予巨大的物质帮助(持家)和精神鼓励(育儿),一边却默默的牺牲着自己的梦想和欢乐,不过,或许她们也正享受着这种幸福吧。

但是,随着女性自觉意识和独立意识的逐渐清醒,一系列的女性独立运动也随之风起云涌,现代社会的日本女性,由于更多的接受了西方思潮的熏陶,已经开始慢慢淡化了女性的传统特征,她们张扬的个性,不羁的生活态度和愈发开放的非主流思想,将她们打扮的犹如藏身于黄色皮肤之下的西方嘻哈女性。她们钟情于表现自我,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她们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尝试的,也再没有什么是羞于启齿的,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尽情的享受生活带给她们的快乐,至于所要承担的某种责任,她们还没有来得及去加以思考。

导演在赞美以佳代为代表的传统日本女性的同时,也对日本过去的那段历史做了反思,并鲜明的表露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在影片中看见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带给人们心灵的巨大伤害,就不难看出导演持有的立场。

5 ) 安魂曲

是一部非常安详的电影,我每天看二十分钟,倍觉安心。
看完后想起一篇著名的小说《上帝创造母亲时》,摘录几句: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的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一百八十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六双手……”
“她还必须具有三双眼睛。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的意思。”
“眼前的这件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六口人的胃口……能把一个九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
“你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象不出她有多大的忍耐力。她会思考,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而她的眼泪,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

6 ) 没有起伏, 更无高潮, 平淡却仍不乏感动人心的力量

在去年看《多罗罗》的那同一个厅看的《母べえ》, 影片结束的时候也有掌声, 但不如去年热烈, 过了一会又响起第二轮掌声, 因为第一轮掌声响起的时候, 很多人还在抹眼泪鼻涕, 空不出手来.

去之前有看过影评, 对这电影的印象便是那「温馨家庭剧」, 也有听说这电影乃是导演山田洋次向所有无私伟大的母亲们致敬的作品. 然则, 在完整看过影片之后, 却觉得有理由怀疑那些写娱乐新闻的人究竟有没有看过影片本身. 确实, 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位温柔而坚强的母亲, 但影片的意图决非单纯如许多人所理解的那样「将镜头对准一个普通家庭, 以此为窗, 展现当时的时代风貌」或是「刻画母爱的伟大」. 同时, 我也认为, 那些批评影片焦点涣散的人, 你们并不曾真正看懂它.

在同是二战背景的电影中横向比较,《母べえ》在气势上不如《硫磺岛家书》恢弘, 在剧情上不如《战俘快车》跌宕, 但不应当以此为指摘的依据. 若以文体来譬喻电影, 我认为《母べえ》只是一本陈旧的日记, 松散地记录着一些不该被遗忘的往事, 请勿要求它磅礴大气或是情节曲折, 那是对史诗或者小说的要求. 日记是用来记录生活轨迹的, 即便是在非常的年代里, 家庭生活也是淡如水, 但不乏趣致点滴,《母べえ》便是这样一部泪中有笑的生活记录.

「母べえ」, 读作「ka-be-」, 英文片名中的「Kabei」便来自于此, 是野上家的女儿们对母亲的昵称. 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母べえ》是: 在父亲野上滋因发表反战言论, 被定为「思想犯罪」而被捕后, 母亲如何身兼父职撑起这个家的故事. 然则, 可以浓缩至一句的只有剧情梗概, 我无法将母亲的辛苦提炼概括, 用一句话说清. 一方面, 母亲要四处奔走, 为探视解救丈夫而不懈努力; 另一方面, 两个尚年幼的孩子需要养育, 里里外外的家务事需要操持, 还要兼职赚钱以筹措家用.. 即便生活如此拮据艰难, 她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无论面临多大的逆境都不卑不躬. 警察的讥笑挖苦, 父亲的不理解, 孩子缺衣少食, 乃至丈夫病死狱中, 作为精神支柱的亲友相继离世.. 这一切的压力都没能压垮她的脊梁, 这就是《母べえ》所描写的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当然, 那样艰辛的漫漫长路, 并不仅是依靠母亲一人之力一路行来的. 最先伸出手来鼎立相助的是父亲的学生山崎, 他因为深度近视和一侧耳聋, 起初不在征兵之列, 因而得以陪伴野上一家, 代老师承担着父亲的义务. 此后不久, 父亲唯一的妹妹, 孩子们美丽的姑姑, 久子也来到这个家中一起生活, 尽管久子画画很棒而做饭很糟, 但不妨碍孩子们喜欢和依赖她, 她成为了继山崎之后对这个家来说深为重要的另一精神支柱. 来自奈良的仙吉叔叔虽然只一起生活了不长的一段时间, 但他的来到, 在精神上汲于母亲极大的支持, 临走时还将自己用毕生积蓄购置的金戒指留给了母亲.

叔叔返乡之后, 孩子们在广岛的祖母病了, 狱中的父亲无法前往陪伺, 久子姑姑只能孤身回到家乡尽孝, 战后次年痛苦地死于辐射病. 在狱中的父亲日渐憔悴虚弱, 虽然熬过了难耐的暑热, 但未能熬过寒冬.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 父亲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 然而未能给家人以丝毫安慰, 因为妻女们面对的, 是父亲冰冷的尸体. 而母亲仅存的依靠, 山崎, 也因为战事的步步深入, 最终未能免除被征召上战场的厄运, 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 因船舰触雷沉没而溺死. 母亲在失去了所有精神支柱后, 仍然坚强地独自抚育女儿, 孤独地走完余生.

母亲临终时, 小女儿照美哭泣着安慰母亲: 母亲终于可以放下所有的重担, 去天堂和父亲、久子姑姑还有山崎相会了. 然而母亲尽最后一丝力说出的遗言却是: 她不求来生, 只求今生与父亲相守. 这让女儿们难忍悲恸的遗言让人不由得想起胡兰成那「但使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的婚书, 我想母亲的遗言和那婚书是一个意思. 这一刻的安宁, 即便无可能永远都在, 俗世的厮守, 也比在天堂的永远更加美好.

母亲的临终是这部影片的终幕戏, 但我觉得, 在片末放映字幕时所回放的那些回忆母亲生前如何操劳的镜头与旁白, 才是真正的结尾, 亦是影片的主旨: 是谁将这些责任与辛劳加诸在如此柔弱的母亲身上? 是谁生生分离了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 又是谁剥夺了父亲、久子姑姑和山崎的生命? 那些说《母べえ》是人情戏亲情戏温情戏的, 请回答影片末尾的那些提问.《母べえ》压根就是对挑起战争的那个疯狂时代的质问. 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 但战争造成的创伤至今尚未痊愈, 在战后六十年这个坎上, 日本国内泛起的对战争反思的浪潮, 是促成《母べえ》出世的温床吧?

透过影片中对那个年代视为必然的那些荒谬事的揶揄, 在令人发笑之余, 也渗着一丝苦涩.
譬如居民开会前向天皇朝拜 (勿发笑, 这就好比某个时代和谐国凡会必先朝拜始皇帝), 主任让大家集体面朝天皇宫跪拜, 但一个顶真的婆婆纠正大家说, 她在报上看见天皇正在行宫, 应朝行宫跪拜. 但行宫在哪呢? 到底该面朝何方呢? 又有人觉得向天皇跪拜是对皇权的致敬, 不管天皇在不在宫中, 都应向天皇宫跪拜. 大家喋喋不休地争论到最后也没有人能做得了主, 就连居委主任也不敢定夺, 表示要向地区主任请示..
又如母亲病倒, 山崎生气女儿们为何不去延请医生诊治, 大女儿初子回答说, 自从地区内唯一的医生被强征入伍后, 就只剩下医生年迈的老父为大家看病了, 老人家忙不过来..
再如姑姑在街上被所谓的「爱国妇人」们指责, 说擦口红是违反国家禁奢令的可耻举动, 叔叔也被要求捐出金戒指支持「圣战」.
最好笑的应属居委主任, 煞有介事地向母亲转述他听来的「日本强大之路」:「日本将称霸亚洲, 德国将称霸欧洲, 然后日本再与德国决战, 最终称霸世界! 所以, 我们现在要和德国暂时做朋友.. 」

其实居委主任是个好人, 都是仰仗他的帮忙, 为母亲找来一份代课教师的工作, 母亲才有了一份虽然微薄但勉强可以维生的收入. 在战事日趋紧张, 燃料即将配给之前, 他还悄悄赊给母亲许多煤炭储备过冬. 还有别的邻居把自家女儿的旧衣送给母亲. 但在那样荒谬的时局下, 母亲虽然接受好心邻居的帮助, 却绝不敢向邻居吐露内心的真实想法. 偶有一次, 带着小女儿和丈夫开出的书单去丈夫的老师家为丈夫借书的时候, 忍不住悲戚向教授诉说了丈夫被抓走时的状况, 教授的回答却是:「你把自己说得像受害者一样, 但你丈夫难道不是因为犯罪了才被捕的吗?! 」母亲不堪忍受「丈夫是罪犯」这样的侮辱, 当即放下所借的书籍, 拖起女儿便离开. 只有仙吉叔叔来到的时候, 母亲的精神才终于得以放松, 小姑久子和大女儿初子都无法理解为什么母亲会和如此粗鄙恶俗的叔叔谈笑甚欢, 那是因为, 只有和仙吉叔叔在一起的时候, 母亲才终于可以畅所欲言, 无所顾虑. 正是依赖着这些率真而可贵的人情与亲情, 依赖着这些精神上的支柱, 母亲才得以在那样一个风雨飘零的乱世一路顶着困难走过逆境.

影片中值得再三体味的细节有许多. 其实我并不觉得教授对父亲的指责是真心, 从教授夫人热心地用战时极难得到的珍贵的咖啡招待母亲; 从教授夫人追上不打招呼便离去的母亲, 让母亲把野上先生想借的书带回去, 并把女儿照美来不及吃的蛋糕包好塞给照美这种种细节, 都可以看出教授家对野上一家的怜悯与关切. 只是, 在那样的时世中, 教授也怕被定性为「叛国贼」的学生会为自己引来祸事吧? 就像老医生所感叹的那样: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世啊! 一个不敢大声说出真理的荒谬时代.
从教授家离开的时候, 照美不情愿地被母亲拖走, 边走边不住惋惜她还没来得及吃的那块蛋糕. 似乎照美在剧中的台词一直都是在叫唤着「我饿」. 在另一场戏中, 母亲带着一双女儿去赴外公的寿喜烧宴席时, 面对老父要求的, 脱离父女关系与离婚归家的两个抉择, 母亲毅然选择了与老父脱离关系, 并且当即离去. 被母亲拖走的照美又是很不情愿, 惋惜她尚未到口的牛肉. 或许大家都会感叹母亲的高洁风骨, 也会原谅照美的年幼不懂事, 但我觉得这两场戏里照美的哭闹, 其实还有更深的寓意吧:「面包」的力量不能无视.
就如同教授有他的无奈, 外公对母亲的苛刻也是可以理解的. 身为公务员的他, 因为女婿的「叛国」深受闲言碎语的困扰, 不堪重负, 乃至不得不辞去公职. 脱离父女关系只是一种威胁吧, 他坚持要女儿离婚肯定不完全是自私的理由, 更多的应当是想要从凄苦境地拯救女儿的赤诚父爱吧.
还比如山崎对母亲深藏不露的微妙感情, 这种无私到令人匪夷所思的情操不免使人感动落泪.
《母べえ》便是这样一部生活日记, 没有起伏, 更无高潮, 平淡却仍不乏感动人心的力量.

7 ) 致敬:母べえ

2月1日-----映画の日,记得上一次在映画の日看电影是去年十二月的《三丁目的夕阳》,同样作为昭和时代剧,山田洋次的新作《母べえ》的片场和三丁目截然不同,去年12月时三丁目已上映了快一个月了,但影院中仍然人头攒动。《母べえ》才上映了5天,影院里只剩下了那些花甲老人,看着他们的偶像吉永小百合,看着那熟悉的“山田组”制作的电影。。。。。

三丁目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勾起了那一代日本人童年的记忆,很多人都能从影片中找到从前的自己,再加之以其戏剧化的故事很容易吸引观众们的眼球。而《母べえ》则完全回归到正统日本电影的道路上,山田洋次又一次将镜头对准一个普通的家庭,同时以之为窗口,展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之前山田洋次就有许多类似的作品,例如之前《家族》一片描绘了经济高度成长期期间风间一家前往北海道开拓未来的奋斗之旅,又如《儿子》讲述了泡沫经济破灭后一对父子重归于好的故事。乍一看这些家庭故事的内容无非就是那点事,但往往就是那点事就能给你带来那种说不出的好感。也许三丁目的夕阳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感动,但《母べえ》则让我完全为之震撼了。

故事主要围绕着野上一家而展开,野上滋是一个大学教师,为人正直,坚决抵制战争;妻子佳代美丽贤惠,女儿们也非常讨人喜爱,一家人其乐融融,所以出现了“父べえ”,“母べえ”的称呼。但不久野上滋就因为所谓的“违反治安法”被捕,一家子平静温馨的生活就此结束。

之后母亲就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柱,她不仅温柔地守护着可爱的孩子们,还坚决的拥护自己的丈夫,为了家庭的生计到处奔波。这个角色由日本著名女演员吉永小百合出演,对于吉永小百合,我想以无需太多的介绍,作为日本电影界公认的“银幕女神”,无论从相貌还是演技上都无可挑剔。这次母亲这一角色在形象上和她非常相配,贤妻良母,外柔内刚的特征正是吉永小百合身上所具有的,而且她多年参加反战志愿活动和影片中崇尚和平的佳代又非常地吻合,这样的一个角色让她出演,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果不其然她通过了自身完美的人格魅力成功的诠释了母亲这一伟大的角色。正如山田洋次所说的,这样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少了。为了自己的孩子,每天东奔西走,忙忙碌碌,甚至还到小学当了代课老师;为了心爱的丈夫,她想尽一切办法去监狱探望,为此她甚至和自己的父亲断绝了父女关系。吉永小百合在片中用其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们,生活会有转机的,我们一定能挺过来。

当然,光靠佳代一个人毕竟还是不够的,这时亲朋好友成了她坚强的后盾,电影里所反映出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信赖与温情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毫无任何顾忌,这是现代社会中难以寻觅到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淡了,那个温馨的时代真得已一去不复返了吗!?在影片中给予佳代最大帮助的就要属山崎先生了,作为野上滋的学生,他一直没有忘记老师的教导,得知老师被捕获,不遗余力地帮助野上一家,到处打听野上滋的情况,到处奔波寻找探视的方法,使佳代减轻了不少负担,同时由于比较憨厚的个性,深得两个女儿的戏爱,扮演这个角色的人叫浅野忠信,大家没看错,就是那个号称“日本第一颓废男”的浅野忠信,那个杀人不眨眼的垣原(《杀手阿一》),那个问题青年健次(《悲伤假期》)。如果之前没有看演员表的话,也许你都认不出那个人是浅野,他在片中的造型完全不同于之前任何作品,之前接受采访时浅野也表示这次的电影是对他是一次新的挑战,他会努力去塑造这个角色的。毕竟浅野出道那么多年,实力是摆在那的,他基本上成功地完成了角色的转换。我是不清楚为什么山田洋次会选择浅野来出演这个角色,可能是想借用浅野在欧洲的名声,让自己的新作能在柏林有所作为吧。

有了亲朋好友的帮助,再加上自身的努力,野上家的生活也逐渐平稳了下来。但是就在那个时候,战争爆发了。日本涉及到反战这一话题的电影数不胜数,前有市川昆《缅甸的竖琴》,《野火》之类的佳作,最近也冒出了《男人们的大和号》,《吾为君亡》之类的作品,姑且抛开他们一直在那里宣扬的军国主义精神,就电影而言,对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与毁灭刻画得还是很真实的。这次《母べえ》一片主线虽然是赞扬日本传统女性的伟大,但反战这一话题也一直隐含在影片之中,无论是野上滋誓死不写忏悔书,或是叔父仙吉的反战游行,再是山崎在战场上最后那绝望的眼神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出导演对战争的憎恨。战争到头来最受苦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望着吉永小百合那悲悯的眼神,突然间苍老的面庞,我的心在颤动,战争是多么可怕啊。。。。。。

随着战争的结束,故事也差不多该结束了,母亲继续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抚养着孩子们。几十年后当母亲将不久于人世时,“母べえ,母べえ。。。”女儿们在不停的呼唤,这一声声呼唤同样也反应出观众们的心声,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们都会被这样一位母亲所感动,所征服,让我们深深地表达出对她的敬意,然后,说一声:走好,母べえ。。。。。。

8 ) 母亲の爱

下午看到思源cinema版的唐冬冬博客里提到山田洋次的《弟弟》,看了很有感触,关于日本家庭伦理影片,看的不太多,但也略知道几部。去年和今年初,最关注的莫过是枝裕和。去年的《步履不停》,最近的《幻之光》,都是我喜欢的电影格调。

因没有看过小津的作品,不好将几部拿来比较,但对于日本家庭和伦常关系,总还是有话可讲。《母亲》看过已有几日,当下是曾想过说几句,后因杂事耽搁,不能成笔。从《弟弟》到《步履不停》到是枝裕和的《母亲》,日本家庭的典型特征是静和忍。之前看《幻之光》,近似默片,对白清减,情绪内敛,镜头简洁,是塔可夫斯基式的美学风格。转而这部《母亲》,在剧情上丰满很多,很多细节撑起了这部片子。我总觉得以前看多的许多电影煽情煽的太狠,像肥肉吃的太多腻到自己了,所以在日本家庭剧上总是特别偏爱。

一是上个原因,再则是因为文化共通所致。日本文化源自我们,因而家庭成员的关系、日常生活的形式、情感表达的方式、伦理纲常的羁绊都非常接近。大主题是反战,但最打动我的,还是母爱的伟大。《弟弟》里不成器的弟弟,经常惹乱子,一辈子演个戏还只有一张海报,贪杯又常忘乎所以,姐姐女儿结婚的大事上,他不请自到,把好好的婚礼搅的乌烟瘴气。按常理这样一个亲戚,姐姐应该是唯恐不及了(《弟弟》里演弟弟的骏河学在《母亲》里成了母亲的哥哥,两部戏的女主角都是吉永小百合),但亲情的羁绊让她最后还是去终老所去看望弥留的弟弟。一般人拍来,一定是在此处煽情,配乐和故事剧情一波三折,但山田洋次不会如此,越来越喜欢这种反传统、反高潮的手法。其实,无论家里亲戚有再多不是,根植于血脉中的羁绊是无法割舍的。家庭成员间,是无法用恩怨情仇来简单解释的,其实弟弟无论是怎样一个人,无论成功,失败,经历了现实的跌跌撞撞之后,依然能够化解、原谅、包容、理解的都是那份亲情。

日本人,甚至现代社会的我们,人和人之间都存着一层隔膜。我们学不了欧美式的亲密,几千年的文化里已经熔铸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高下、话语权的分割、等级的分野等等。普通人之间尚不能交心,而本因亲密无间的家庭成员间因为价值观的差别、时代造就的区分、环境的不同和天然的伦常观念,同样形成了一层隔膜。我不太习惯浓烈的情绪表达方式,而日本独特的文化特质,更清淡、更疏离,用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突破那层隔膜。

《母亲》里的吉永小百合,隐忍、坚韧、执着、温柔、坚强,典型的大和民族母亲形象。她和我们中国人的母亲形象特别重合,接近,因而容易使我产生共鸣。另外,是枝裕和的电影语言很冲淡,日本文化里的仪式感有特别让人产生宗教性的共鸣。双重的力量,形成了一种伟大的美和受难者的形象,为善的延续塑造了善与美的雕塑。每一次琐碎日常生活的展示,都是一次对母亲这个形象的加码。阿照出言不逊时的慌张,看到丈夫落魄样子时的不忍,对山崎君的感激与依恋(是对一个男人撑起家庭的那种依恋),对父亲试图拆散自己的坚持,每一次的积蓄都是为了最后情绪的爆发。而这种爆发,恰恰不是用一种歇斯底里的方式展现,而是以一句“没把你们照顾好,抱歉”,轻轻送出,但那种震撼,无与伦比。

母亲在战时,坚强的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这种人性人情之美,与战争的残酷、无情、动荡和破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善与恶的对垒,用母亲柔软的肩膀和绵延不绝的母性力量战胜贫穷、残缺和苦难。宛如工笔画一般,100多分钟的时间,巨细靡遗的表现一个母亲在战争中支持起一个家庭时的左支右绌,每一个细节都是爱的赞歌。静默是最伟大的力量,而《母亲》里的吉永小百合恰恰用静默的爱呐喊出对战争之恶的宣言。

《上帝创造母亲》里讲: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的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一百八十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六双手……

片子最后,临死前,当女儿说她可以闭眼了,可以和死去的亲人在天上团聚时,她则说出了全片最震撼人心的话:不想在来世见面,只想在今生和他一起好好活着。这时刻,是爱的升华,是爱的礼赞。同此,我想到《弟弟》里弥留之际,弟弟还念着给姐姐的女儿起名字这件事儿;想起《入殓师》里在殡仪馆工作的爷爷,最后一眼看躺在棺材里微笑着的奶奶,轻轻一句:多谢。

这一刻,泪流满面。

娶妻当如佳代,做人当如山崎,你们呢?

短评

六十三岁的吉永小百合,演技是没的说,就是年龄多了快一半太勉强了。坐在自行车后座的老大夫好像龟仙人。

5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3341 日本本土平民家庭经历的二战

6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还行

专题资料备份。

8分钟前
  • iokanaan
  • 力荐

永远守护的灵魂

1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山田洋次作品,改编自黑泽明生前的御用场记野上照代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给父亲的安魂曲》。今天恰逢8.15日本投降抗战纪念日,很多人只颂扬它歌颂母爱(确实也是),但我看它更是日本本土反战影人对二战的无声抗议。母亲临终,宁要俗世的相守不要天堂的欢聚,点睛之笔。

14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力荐

妈妈,我爱你

18分钟前
  • 浮生若夢
  • 力荐

喜剧式的小津安二郎。 同声传译很赞呢。

21分钟前
  • mOco
  • 还行

日本的军国主义不止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他们自己同样不要恨日本人错的是日本军国主义

22分钟前
  • 疾走
  • 力荐

行文朴实有爱

23分钟前
  • 小刘
  • 力荐

1. 战争是山田洋次永远的主题,却以这种旁敲侧击的温柔方式出现,让人们去反思,如果你也置身于那个环境,该何去何从,如何行事为人。2.没有这样的母亲,很多人无法走过战争。

25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从父亲死亡的噩耗开始哭到最后,整张脸被我弄得狼狈不堪。最感动的情节是小山对于佳代的爱,直白的却又是隐忍的,那场在玄关的告别尤其让人痛彻心扉,握手与相拥。爱上不该爱的人,死亡终将把我们永远分开。

2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你妹你妹你妹。。。这种题材杀我。。细节什么的杀我。。。

33分钟前
  • 阿朽
  • 力荐

塔苦桑比金~~~

37分钟前
  • 福 禄 夀
  • 力荐

细节、场调都是看的出来的老。63岁的吉永小百合演40岁的人妻,37岁的檀丽演刚上大学的素女,完全是个妖精阵容啊。另外对坚韧能干顾家的良家妇女表示敬意。

40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妈妈回程时一直在哭,我很诧异她为何能流那么多眼泪”

42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吉永小百合演技没有任何话说,但让一位六十多岁的人去演一个三四十岁的母亲,不论保养得多么好,还是让人有种错位的不适感。电影平淡中蕴含力量,并无刻意煽情但却让人始终酝酿着情绪,在结尾处终究泪水决堤。看这样的电影让人真的能够静下心来感觉家庭的温暖。 ★★★★

45分钟前
  • Q。
  • 推荐

山田洋次和宫崎骏一样令我敬佩,因为正视历史。战争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看到这一家人深受战争之苦还是很令人悲哀的。因为反对战争被关押致死的父亲,因回广岛侍奉母亲死于原子弹的姑姑,战争末期被征兵死在太平洋的小山,无辜的平民为军国主义付出代价,多么不值。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为母亲泪目。

50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的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一百八十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六双手……”

52分钟前
  • 一湄
  • 推荐

无视不合理的事情 才可以活下去

57分钟前
  • Yolanda
  • 推荐

淡淡的忧伤,淡出鸟来。

60分钟前
  • StarKnight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