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极地重生

战争片其它2001

主演:迈克尔·门德尔

导演:哈迪·马汀斯

剧照

极地重生 剧照 NO.1 极地重生 剧照 NO.2 极地重生 剧照 NO.3 极地重生 剧照 NO.4 极地重生 剧照 NO.5 极地重生 剧照 NO.6 极地重生 剧照 NO.13 极地重生 剧照 NO.14 极地重生 剧照 NO.15 极地重生 剧照 NO.16 极地重生 剧照 NO.17 极地重生 剧照 NO.18 极地重生 剧照 NO.19 极地重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5 16:38

详细剧情

  二战末期,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米高·文度 Michael Mendl)在战争中沦为战俘,被处以25年的刑期,而此时他怀孕的妻子和女儿则完全没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还能活着回来。经过漫长的跋涉,一行战俘被送到了一个劳改场,那里没有围墙也没有栅栏,然而极度的严寒和千里冰原则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这里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初到之时,由于天气和疾病,很多人都不幸死去,然而非人的矿工生活,才是真正的炼狱。科利基文斯从来没有忘记远方的亲人,一次失败的逃亡让他饱受看守的虐待,然而这却更加坚定了他要逃出这里的决心。后来在年迈的医生的帮助下,科利基文斯才得以逃离劳改场,从此获得回家的希望。可是在他面前的,将是长达14000公里的“死亡之地”,在被积雪覆盖的千里冰原,科利孤身一开始了漫长的回家之路……  本片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其情节源自一个真实的逃亡故事。

长篇影评

1 ) 影片中几个难以解释通的地方

看完电影, 觉得很多地方难以理解。

1. 在火车上, 一个士兵说, 他原来在纳粹冲锋队, 认为那是他最后的光荣, 接着就被打了。为什么? 难道纳粹士兵也分支持纳粹的和反对纳粹的人么?影片是想借此表达, 纳粹思想在当时的德国也是可耻的么?我认为这就是本片故意为了渲染德国正义安排的片段。

2. 既然俄罗斯士兵对待战俘那么恶劣, 为什么纳粹老军医可以有自己的办公室?他应该也在战俘营被虐待, 然后在需要他的时候出来瞧病啊。

3. 纳粹老军医为什么选择帮助男主?我能想到唯一的原因被自己反驳了。 如果因为男主想逃被浸猪笼? 但是想逃走的人肯定不止男主。要知道老军医是用自己的命给男主换来的逃生条件啊。 如果是因为老军医知道自己身患绝症, 随意选中了男主, 那只能说是主角光环。

4. 男主太帅了么?为什么看守所军官跟女军医吵架的时候会问女军医是不是喜欢上了男主?电影里没有任何铺垫。

5. 两个淘金的人为什么要救男主?他们本身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人

6. 雅库茨克人救了男主倒是还能说得通, 说明这个部落人心善良。 但是雅库茨克的寡妇为什么选择跟男主睡了呢? 仅仅因为这个男人太帅了吗?好吧, 可能是吧

7. 伐木场的军官, 既然他们要举报男主, 为什么还让他坐上火车呢?可能就是为了让他在下一个火车站被再次俘虏?这是不是也太蠢了

8. 在火车站, 男主再次大逃亡, 看守所军官的脸都被男主的狗子咬伤了, 也知道他又跳上了火车, 就不再追了?? 要知道他为了抓捕这个逃犯, 也差不多跨越了大半个俄罗斯了,为什么在离他这么近的时候放弃了????他有汽车, 有资源, 抓人的欲望有这么强烈, 没理由抓不到啊。

9. 犹太人大叔帮助他, 我是真的无法理解。他的兄弟被德国人杀了, 他还要帮助德国战俘, 并且发病临死了还要坚持说他会帮助所有人。 犹太人的利益观多明确, 他这做法说不通啊。他帮助男主准备了假护照, 衣服,把仇人照顾得这么周到的犹太人, 我是真不明白。

10. 他偷偷搭乘大卡车, 情急之下杀了卡车司机, 没人报案吗? 俄罗斯没有警察吗?

过边境桥的时候, 一直费尽心机抓捕他军官给他让路这个举动, 更是说不通了, 只能说这一幕是他脑补的。

最后到了德国了, 他被怀疑是俄罗斯间谍, 这个是说得通的。有太多牵强的情节了, 综合上面的疑问,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俄罗斯间谍为了回到德国享受退休福利待遇, 编造的一串谎言。

2 ) 解答一些人看不懂此片的问题

雪橇那个是主人公长时间独自一人产生的幻觉。淘金者临把他打下去之前说了金子只够我一个人的,因为快到目的地了要买护照,而且他也说了要帮淘金者拿包,淘金者不想第二次被出卖,到了监狱里,视金子为生命的淘金者金子没有了,也不想被严刑拷打出卖救过他一命的主人公,所以自杀了。还有个很多人没看到懂的地方就是犹太人为什么救主人公?当年德国人杀害了很多波兰犹太人,而这个犹太人能保命逃离到伊朗,也肯定被人救了,他也经历过磨难,经历过痛苦,经历过被好心人搭救,所以他想临死前也做个好心人。证据就是听口音就知道主人公是德国人,证明这个犹太人接触过很多德国人。没有年龄做基础和生活阅历 很难看懂的片子,还比如为什么到家了不进门!

3 ) 你离家不远了,只差一万公里

你离家不远了,只差一万公里 ――《极地重生》,也许会改变你的人生 你曾经莫名地烦躁不安、难以控制地对亲人发脾气,使他们生活在你精神污染的阴影下吗?你还在为人生的无常、前程的渺茫、未来的无望而焦虑、烦恼吗?如果可能的话,你愿意花三年的时间去做完一件事,然后解决掉你目前的一切问题吗?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你可否愿意,花两个半小时,用心去做一件事,只做一件事,从而尝试着解决掉你目前的一切问题吗? 跟我来吧!让我们打开电视和碟机,郑重地将《极地重生》这张碟送进去,开始我们的极地逃亡之旅。就做这件事。 时光带我们回到1944年冬天,德国拜恩州。 大雪纷飞,人头篡动,嘈杂声、喊叫声、催促、忙乱……这是德国军队即将奔赴苏联的火车站。德军少校克利.基文斯拥抱着泪水涟涟的妻子,“我一定会很快回来,我要回来过圣诞节。”五六岁的小女儿仰头看着他,“爸爸,你会为我带一张明信片回来吗?”基文斯纵有万般不舍,此刻也只有一句话,“我会的。我答应你。”基文斯紧紧抱着女儿,他的眼神向远方慢慢伸延…… 影片省略了所有战火硝烟的场面,镜头一转,直接将我们带到了斯大林头像下的苏联军事法庭。“被告人被控从事游击活动,罪名成立,被判处接受劳改。刑期25年。”基文斯押往位于北极圈内、白令海峡西岸的迪尼夫角监狱。 一列满载德国战俘、穿越西伯利亚的列车行进在暴风雪中。德国士兵已被冻得肢体麻木,脸色蜡白。基文斯蜷缩在这群战俘中,从未经历过的寒冷使他面目凝固,几乎动弹不得。一个懂地理的德国兵向这群可怜的同伴讲解他们的归宿,“我们已经远离欧洲大陆,埃蒂斯河在我们后面,再往东面走便接近叶尼塞河,之后是勒拿河…至于迪尼夫角,是在东面较远的地方,要长年累月才可到达,我们永远也不能抵达目的地,因为在途中早已冻死或饿死。” 寸草不生、寒冷刺骨的监狱,周边没有围墙和栅栏,因为不需要。试图逃脱只会使自己陷入北极圈内的茫茫雪野,不是冻死就是饿死。所有犯人不能私藏任何物品、信件,否则就被脱光衣服站在暴风雪中活活冻死。能够活下来的就被视为有劳动能力,被押往煤矿去挖煤。伤害、死亡日日在发生。医生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签发死亡证明书。 基文斯的同伴已经绝望如行尸走肉般任人摆布,唯有他发誓要逃离。第一次逃跑失败了,基文斯被抓回来,在严寒中被关在一个仅容一人直立的露天下水道中,冰冷刺骨的雨水连日连夜冲洗着他。不可思议的是,他竟没有死。同伴由于受他的牵连,被断食五天,饥饿使他们举起痛恨的棍棒,无情地打在基文斯的身上。然而,他心里只有一件事,我要逃跑,我要回家。 伤好之后的基文斯抓着狱医史塔科的衣服,“你要救我,我要写信回家。”“但永远也送不到你家。”医生说。 但基文斯的毅力和决心还是感动了医生。其实,这位德国籍的史塔科狱医也早已做了逃亡的准备,甚至已为此准备了简单物资。但他刚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无法再承受漫长的逃亡生涯。他把生存的希望给了基文斯。在医生的帮助下,基文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胜利逃离了这座人间地狱。从时间上分析,此时基文斯在监狱应已度过四年。 在这里应该重点介绍一个关键人物,就是负责监狱保安工作的苏联上尉施哥夫,此人在影片中基本上就一个表情――平静外表下的残酷与冷漠。但他与基文斯有一个相同点,即同样的坚忍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监狱派搜索队抓捕基文斯五天未果后,所有的人都相信他已死于零下40度的严寒,唯有施哥夫坚定地认为他肯定活着。因为施哥夫了解,此人的意志力定能使他创造奇迹。所以直到影片终结,施哥夫始终像一条机警的猎犬一般,紧紧追随着基文斯。 影片在此后的一个半小时里,讲述基文斯逃亡生涯的种种经历。猎人兼淘金者的相助与相残、野狼的袭击、雅库茨克居民的好心救助、林场工人的举报、被施哥夫险些抓获又再次成功逃脱的惊心一幕。在看似平静、有条不紊的讲述中,观众的心却始终被紧紧地揪着,其惊心指数绝不亚于好莱坞动作大片带给人的震动。 影片不时呈现精彩的细节描写,现列举几例: 特写一:基文斯所带不多的粮食已经吃完,面对四周寸草不生的绵绵雪野,基文斯绝望地跪下来,对天长啸,“我们在天之父,请赐我食粮……”仿佛神灵有知,一只肥嘟嘟的海豹突然出现在视野中。基文斯惊喜交加,拿出史塔科医生送给他的手枪,用颤抖的手瞄准了它……基文斯划开海豹的肚子,将冻僵的脚缓缓伸进了海豹热乎乎的体内,“对不起,我要借用你的脂肪。我要回家。” 特写二:终日走在雪原的基文斯筋疲力尽,几乎已不相信他能走出西伯利亚。除了漫天大雪,他什么也看不到。然而,奇迹出现了,前方突然出现了一株小树――那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小树。虽然它在风雪中抑制不住地颤抖,但依然坚定地、笔直地站在那里。狂喜的基文斯奔过去紧紧地拥抱着它,大喊道,“是一棵树,你是一棵树。我快要成功了!” 时间转眼到了1952年8月,已经逃亡将近三年的基文斯来到了苏联中亚地区。这里出现一派我们所熟悉的我国新疆一带的风土人情。在这里,已经形同乞丐,带着明显的逃亡特征的基文斯引起了一个波兰籍犹太人的注意。令人意外的是,这位犹太人没有去近在咫尺的“苏联警察总部”举报基文斯,反而带他回到自己家,替他梳洗,并给他办了一个假通行证和护照。 导演在这里为犹太人安排了这样一番独白,“你想知犹太人为何帮德国人?虽然德国人杀了我的兄弟。我们大都不知情,当然不知。你为了挽救妇孺,不惜把你的上司杀死。你一无所知,因为他们保守秘密。你只不过奉命行事。” 二战题材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基调基本上是对战争的反省、对纳粹和法西斯的强烈谴责。而关于战后德国战俘的命运的题材,似乎很难找到踪迹。《极地重生》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填补了这一段空白。但毕竟,大肆侵犯他国、疯狂屠杀犹太人的德国军队是令人发指的,相信本片导演也是为了使影片有一个合乎伦理的立足理由,才偏偏借这位犹太人之口,从另一个角度唤起人们对基文斯的理解和同情。 好心的、博爱的犹太人在安全送走基文斯之后因疾而死。他最后一眼看到的,是苏联上尉施哥夫那无限遗憾、无限痛恨的眼神。 “走吧,只要稍有运气便会成功”,这是犹太人对基文斯说的话。观众此时也无比欣慰地想,也许他离成功真的已经不远了。然而导演还是不想放过我们,继续用那些不紧不慢的细节描写来折磨观众的心。 在基文斯购买通往苏伊边境的车票时,他再一次引起卖票人怀疑的眼光。基文斯努力保持着镇定,不让对方看出破绽。就在我们内心祈祷他赶快买票走人的时候,基文斯的目光被售票窗口上贴的一张明信片吸引住了。他想起八年前离家时,女儿问他,“爸爸,你会寄明信片给我吗?”基文斯出神片刻,毅然对售票员说,“我要那张明信片!”售票员仍然将信将疑地看着他,却没有继续深究,将明信片递给了他。 终于,历尽磨难的基文斯怀揣着犹太人给他办的通行证来到了苏伊边境。只要走过那道铁门,基文斯就可以永远摆脱苏联政府的抓捕,摆脱施哥夫对他的穷追不舍。基文斯故作镇定地将通行证通过小小的窗口递给边境官员。 我敢说此时观众的心同基文斯一样怦怦跳个不停。影片在这里没有任何别的声音,只有极其简单的对白。官员不经意的询问、基文斯强装平静、压低声音的回答。两名背着枪的士兵一脸狐疑地盯着基文斯,似乎随时会扑上来将他按倒在地。这些氛围的营造都使人紧张得毛发倒竖。 边境官员在简单地审查之后,眼睛死死地盯着基文斯,缓缓地将通行证递了出来,“你可以过境了。” 你是不是以为可以大出一口气了?错! 当基文斯努力抑制住想跑的冲动,抑制住狂笑的冲动,强迫自己的双脚踏着缓慢的步子离开哨卡,走上苏伊边境大桥,走过高高在上的斯大林头像时,对面突然射来一道刺眼的强光。基文斯用胳膊无力地躲避了几下,透过强光,他见到了这辈子最不想见到的人――施哥夫。 此时,一起都无言了。 尽管逃亡习惯使得基文斯向后、向旁边看了看,似乎还在寻找最后的一线生机,但观众和基文斯都知道,四五年的牢狱生涯、三年来的苦苦逃亡,也许一切都白搭了。 施哥夫一言不发地盯着这个逃犯,这个他追寻了三年、横穿西伯利亚大平原、徒步逃亡一万四千多公里的逃犯。他脸上依然是那种没有任何表情的平静,透着残酷、冷漠与坚毅(请原谅我不得不用这个褒义词)。但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你会发觉他嘴角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奇迹再一次出现了,施哥夫无声地转向一侧,为基文斯让开了道路。基文斯不敢相信地看着施哥夫,他摒住呼吸,迟疑地迈出脚步,经过施哥夫的面前,继续走向伊朗边境。施哥夫这时轻声说了一句,“胜利属于我。” 这是一个军人对一个毅力超级顽强的人的对话。施哥夫无法抵挡内心对这样一个人的尊重,他是他的逃犯、他的对手,也是他内心崇敬的军人。但他也要让基文斯知道,我最终还是胜过了你。 随后,影片没有让我们高兴三秒钟。镜头又一转,基文斯被德黑兰联邦监狱当作苏联间谍而抓捕入狱。狱方头目根据基文斯的要求,请来了基文斯的叔叔核实他的身份。多年不见,加之基文斯已被种种磨难折磨得不像样子,叔叔竟然一眼没认出来他。所幸,在辨认照片时,一张当年送给母亲生日的照片救了他的命。 请注意,影片截止到这里,后面已经没有一句对白了。在此后的十分钟里,全靠演员的眼神、行为来向我们叙述故事的结尾。 在一个雪花纷飞的夜里,基文斯悄悄地来到了家的窗外。当年他离开家时,也是这样的下雪天。不同的是,当年五六岁的女儿,已经长成了一位美丽的少女,而妻子的脸上也刻下了不尽的沧桑。正当他努力平静心绪,想着怎样与家人相见才好时,家人却出门去教堂做礼拜了。 在教堂里,唱诗班的歌声再次唤起了女儿多年来对父亲的思念,她默默地将目光转向了圣母像――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就曾经无数次对着圣母虔诚祈祷父亲的归来。仿佛心灵感应一般,女儿继续回头,她看见了……当妻子随着向后看过去时,她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看见父女二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教堂里的人们无声地注视着这一家三口,在泪水与微笑当中拥抱、拥抱。这就是基文斯在狱中、在亡命天涯时支撑他活下去的理由。为了这一刻,他忍受了世间一切磨难。 本片于2001年上映,2002年荣获了意大利米兰观光影展的多项大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关于导演和演员的情况,在网上很容易查到,本文在此不做赘述。我只想对本文题目做一点解释。 “你离家不远了,只差一万公里。”这是基文斯遇到的猎人兼淘金者西蒙对他调侃的一句话。如果对别人,这的确是调侃,但是对基文斯,一万公里确实可以说并不遥远。在他强大的毅力支撑下,在他对生命和家的强烈归属感之下,一万公里,它只是心与心的距离。 不要以为这只是个故事,它根据一个真人真事改编。我一直试图搜寻人物原型的资料,但是未能找到。我只能告诉你这个真人的名字。当你再次面对无法逾越的障碍,当你以为一切都不可能了的时候,我强烈建议你默念这个名字――克列门斯.弗雷尔。

4 ) 徒步3年穿越西伯利亚《极地重生》

作为一部描写德国士兵作为战败俘虏被苏联判25年前往西伯利亚劳改,不远万里徒步3年逃回国的故事。虽比不上《肖生克的救赎》,但在精神上的依旧用“真实”的力量感动着人们。

1、羞辱是作为刑罚的第一步。

进入劳改处之后,一群军人被剃光头,甚至连腋毛也被刮掉。

2、人,不能一有机会就逃,这样是逃不掉的。

这里话来自好心的医生。他帮助男主在越狱失败后再一次带着装备逃跑了。

这点上,男主有勇,有信念,虽然敢逃跑,不是一般普通人,但却不是老谋深算的牛人。他没有想到过进入一望无际的白雪皑皑的雪地后,如何支撑下去。

至少医生帮他做了前期工作,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患癌的生命。

3、人性的矿山,有善有恶,在人生旅途中保持自己的善良。

感动之处在于,医生让男主带口信回家,告诉他的妻子,他在1950年过世(那会儿还没到50年),并向她描述他的坟墓。医生说:就说我是2月去世的。后来想了想又说:不。5月。他满脸笑意的描述自己的坟墓,表情充满幸福像告白。他希望这样好让自己的妻子在听到后心里能好受点。

一路上,男主遇到好心人收留,给予食物和帮助。有无私,也有利用。他没想过要伤害他人,可是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

一名犹太人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帮助男主,用一张假护照给了他回国继续上路的希望。

一心想逮住男主的苏联长官在边境线目送男主离开,给了他回国的机会。“最终赢的人是我。”对于苏联长官而言,抓不抓男主已不重要,他要的只是一次胜利,代表他智谋取胜的喜悦。在最后一刻,应该所有人知情人都会被男主感动。3年,凭一己之力穿越西伯利亚,走路归家。

4、不能理解的是男主在途中的露水情缘。还有一开始那个带着雪橇犬一路狂奔的人竟然没有抓住男主。

5、信念是一切。还记得男主走啊走,终于看到一棵小树扎根在雪地的情景。这是一棵树。相比路上遇到的极光之美他无心观赏,男主看到树的情形是他第一次如此激动到发狂。家人是他的信仰,他要在圣诞节回家!

5 ) 观后感

2023年1月30日22:34:49

很好的一部片子。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

6 ) 《极地重生》之影评--什么是追求!

一部好电影,也正如一部好书,抽托去那些华丽的场景和炫目的特技,最终让你回味眷恋的还是其中的人性和哲理,很多的东西是那么的真实和人生,他所面对即你所见,《极地重生》就是这样的一部。

该作源于一个真实的逃亡故事,自2001年由德国再拍。二战末期,片中的主人公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少尉在战争中沦为了战俘,后被苏联判处25年的刑期,随后便被押送到迪尼夫角,而该地位于苏联东海岸,毗邻美国的阿拉斯加,由苏联西部到东部,历经1.5万公里(看过苏联地图的人就知道这条路有多长),这些德国俘虏乘坐火车,又要历经严寒和暴风雪,在缺食少暖的情况下,一路上不断有人冻死饿死。而战争的残酷不仅体现在直面的纷争和你死我夺,背后的亲情和战争结束后对双方的创伤一样是沉痛的,苏联军人对现在德国俘虏的冷漠无情一样是心中仇恨的发泄,所以科利基文斯此行是悲痛的,他们也在恐惧,也怕随时被苏联给处死,也正如他们在战前处死那些俘虏一样,其实人性是脆弱的,特别是处于弱者的时候,此时悔恨的不仅是战争,而是回想其和亲人的温馨相处,倒成了他们心中唯一的寄托和精神依靠,科利基文斯尤其如此,在漫漫行程中,把藏于衣缝中小小的妻子和女儿的照片不时的端详和回首,泪从心中流。

在经历几个月的行程之后,他们又转而步行,此时死亡人更多,可以想象一下,靠近北冰洋的极地环境下,气温低至负40度,而这些俘虏只身穿了一件内衣和外大呢子衣,要想这样轻易的步行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对人的体质和意志力是多大的考验,此处也正是侧面反映了科利基文斯后面逃生所要面对的困难和折磨有多大。直到他们到了目的地才知道他们这些俘虏来到迪尼夫角是来挖矿的,而且挖的是铅矿,正如片中的医生所说,我们终究都会死在这里。因为在没有防护的措施下,铅毒会慢慢渗透到人体,直至死亡。这对科利基文斯触动很大,因为心中对妻女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追求,他愈发萌生逃跑的想法,所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尝试了逃跑,但一切的仓促和无计划性,致使逃跑失败,他面临的不仅是苏联人的惩罚,而因他的行为,同行的俘虏都受到断粮5天的处罚,一回到营地便遭到群殴,但这依旧没有阻挡他逃跑的念头,后在德国医生的提示和帮助下,他第二次逃跑才得以实现,其实当时的德国医生也一样是想逃跑的,他身为医生,更加明白再呆下去肯定也是必死无疑,但逃跑前他发现自己患了癌症,所以他把逃生的准备和计划给了科利基文斯,希望他能把对亲人的寄托由科利基文斯转达。

科利基文斯先是照计划往北直到到了大海之后再往西,再到勒拿河往南,而正是这样的行动使他早期躲过了追捕,但他面对的困难和折磨却是无比艰辛。在暴风雪里,面对一望无垠的白色世界,又冷又饿,时而在恐惧中产生种种幻觉,时而因为迷失方向而重回到起点,在艰难的过程中,他得到过淘金人的帮助,也遭到过淘金人的抛弃;在他遭受狼群围攻的时候,几处绝望的时候又得到了雅库茨克土著的帮助;其实他这一路逃的艰辛,而他所处的战俘营的上尉主管却对他紧追不舍,在别人都认为科利基文斯应该早已冻死的情况下,苏联上尉却不放过蛛丝马迹。在科利基文斯得到雅库茨克土著的帮助并赠送了一条哈士奇(应该是把,但叫声有点不像)后,一个偶然的被捉,科利基文斯沉着应对,得到了接近苏联中亚南部的机会,应该是现在靠近伊朗的塔吉克斯坦吧,但同时也暴露了行踪,苏联上尉随后也追了过来,在一处火车站准备围捕科利基文斯的时候,他们碰面了,但哈士奇救了科利基文斯,它直接扑向了苏联上尉,随后科利基文斯逃脱,哈士奇却死在了苏联军人的枪口下(这真是一条好狗)。

科利基文斯经过辗转终于到了苏联毗邻伊朗的一个边境城市,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犹太人,在他戒心重重的情况下,他跟随了犹太人,犹太人没有为难他,反而还帮助了他,他非常惊讶,正如片中犹太人问他一些关于德国人压迫犹太人的时候,犹太人知道科利基文斯难以启齿,犹太人直接把可以搪塞这个问题的理由都说了出来,让科利基文斯感到深深的愧疚。有人评价此片的时候,表述犹太人用宽容代替仇恨,其实如果明白相关宗教含义的时候,宗教是不再分种族的,犹太人更坚持了他所信奉的原旨教义,而不是同种教义下的种族冲突,片中也是在反省德国的清尤行为和深深忏悔。随后科利基文斯在犹太人的帮助下,拿到了假护照,骗过了边境人员,当他正要跨过苏联和伊朗的那座边境桥时,得到告密的苏联上尉也赶来了,却正好站在科利基文斯的对面。这个时候科利基文斯思前想后,也在审时度势,分析他当前的处境,也准备随时逃生,从片中可见,科利基文斯的逃生欲望是多么的强烈,当他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情况下,他怎能就这样的失败。然而苏联上尉说了一句话后还是放行了。“胜利还是属于我的”这是苏联上尉所说的话,有人认为这是苏联上尉在良心的发现后在帮他,但结合后面的伊朗人要判科利基文斯死刑,也可以分析是苏联上尉要借伊朗人的手杀科利基文斯。但我认为一方面苏联当时与伊朗关系虽分两大阵营,要把科利基文斯再押回去是轻而易居的,所以苏联上尉认为科利基文斯你要逃是逃不掉了,但其心理其实也是非常佩服科利基文斯的,一个人历经3年多,从苏联东部跳到苏联中亚边境,其中困难是何其重重啊,可见科利基文斯对生活的追求和意志力是多么顽强。所以说“胜利还是属于我的 ”是苏联上尉的一种表态,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能力的认可,也是告知科利基文斯最后是我放你走的,但后面的路却也不会平坦。

后伊朗准备以科利基文斯为苏联间谍处死的时候,慎重起见,找到了科利基文斯的亲叔叔,但其亲叔叔也没有认出科利基文斯,而是通过一本相片册来证实他,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科利基文斯拿出一张照片,表示后面有给母亲的文字的时候,这才是升华这笔,可见科利基文斯对亲情的向往,对自由和平的生活的追求,他把亲情深深的刻在了心中。

本片最后以科利基文斯与妻子和女儿热泪相拥结束。这最后一幕就是科利基文斯历尽万难,跨越10年(1944-1954)才争取回来的。一个人有多少十年,而这种与家人团聚,与亲情相拥的感觉值不值得一个人用十年的奋斗来换得。所以换作现在的我们,是否真的懂得珍惜这种亲情呢!

全片以德国的视角来拍摄,述事基本,受政治影响较小,从根本上是一部战争反思片和人性思考片,通过这样一个事例,更加的控诉了战争给向往自由和平的人类所带来的摧残和痛苦,也从中反映了人性中很多脆弱和善良的一面,同时主人公的坚定的意志力也是值得大家所钦佩的。而给后人的影响,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对种族冲突及国家战争之间对百姓的疾苦深层次的控诉。建议大家去细细品味,同时也更多的想想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和身边的亲人,没有失去的时候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份爱!

7 ) 千山万水,抵挡不了回家的步伐

就像电影《第十二个人》一样,也是依靠众人的帮助,所以这类似的题材已经有些审美疲劳,给了4星,克里门斯回家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有医生,有淘金者,有野地部落的人,有犹太人,还有卖饼子的姑娘,甚至有军官的帮助,追逐自由类越狱电影虽然比不上依靠自己的《肖申克的救赎》,但是隔着屏幕,我也感受到了西伯利亚的寒冷与一路的艰辛,但是,当你想回家,一切困难都会化为推动你前进的动力,甚至最后最大的阻碍,苏联军官,也未必感动,留下那句我赢了,象征性的表示自己抓捕能力和认为他没有死的正确判断力之后,就放行了。所以人还是得有自己深爱的人,不然可能早就葬身在西伯利亚的某处野地了。最后,最触动人心的永远是此事件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8 ) 白左YY的又一次虚假胜利

非常优秀的电影……如果不是弥漫着浓郁的白左气息以及对苏联的讽刺看起来就舒服多了。苏联对待战俘确实不咋地,但作为战争发起方的德国人在这里面却表现出了团结舍己为人的正面精神,而影片中呈现的所有苏联人都是狡诈冷酷恩将仇报的,为数不多帮过主角的还是犹太人(永远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雅库特人。

老实说,导演似乎没太多反思的地方,反倒是不断揭示苏共的残酷,无处不在的斯大林头像没让人想起来几年前的希特勒么。

顺便说一下,这片子最震撼人心的是“改编自真实故事”。但我查了一下这个故事的原型克莱门斯·福雷尔1944年参军,三年后的1947年就已经回到了慕尼黑并且注册了户籍,1952年才到印刷厂工作,也就是故事中“他回到西德的时间”。所以首先这“历时七年”就站不住脚。另外,故事发生的杰日尼奥夫角劳动营实际上建成于1949年秋,也就是在原型已经到家的两年后,所以他不可能到过这地方。历根据西德意志广播5台的说法,官方档案里真正从西伯利亚劳动应逃回家的德国战俘只有一位,叫做奥托·里纳斯,1945年被俘,但是仅仅一年后就冒充波兰人逃了柏林。比起小说里的主人公徒步一万四千公里,里纳斯是不断换乘火车,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平心而论,抛开虚头巴脑的东西,这片子拍的不错。

短评

真人真事改编,从东西伯利亚起始的长达一万多公里的回家(逃亡)之路,与《回来的路》类型一样;与后者相比,少了些戏剧化的故事组合,但本作更加踏实、真实。一路向西,只为爱与承诺,卑微之人亦可创造堪称伟大的奇迹。这是一部反思战争、思考人性的好片子。

6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推荐

有时主人公命运的翻转拍得太简单了点

8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还行

求生片子,4星半,太過經典!

10分钟前
  • 禁臠
  • 推荐

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只不过这里支撑他从苏联东海岸逃亡回德国的是对家庭的承诺

15分钟前
  • 牙齿冒汗
  • 还行

主演Bernhard Bettermann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死于战后的苏联战俘营,据演员本人解释犹太人“以德抱怨”的作为是出于人的怜悯心(“人会帮助一个低到尘埃里的人,哪怕曾是最坏的敌人”)。影片中犹太人说“你们不知道,只是奉命行事”,这只是对德国人说辞的嘲讽。最后桥上苏军军官的出现是主角幻觉吧。

16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原来不止美国人会意淫。。。Anatoli Kotenyov 长的太像Campino了。。。

21分钟前
  • s
  • 还行

一个人身体里只剩下求生欲望的时候,是最纯粹的人。科利基文斯在雪原上见到那颗孤零零的树痛哭失声的那一幕是最震撼人心的场景。

22分钟前
  • 萬和生
  • 力荐

细节安排太粗糙。

24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1万4千公里, 3年,每天12公里。 光是这些数字,已经让我流泪了。

28分钟前
  • CL
  • 力荐

德国人的坚韧,难得从德国人的角度拍二战,非常人性化。苏联人的集中营比德国人也好不到哪去

30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极地重生,这是什么译名啊,就不能直译一下吗。

34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细节欠佳,苏联军官真是恶趣味。。

39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简直就是俄罗斯游记嘛,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到炎热沙漠的中亚,从睡雅库特姑娘到被穆斯林女子垂怜,一开始还被上尉大吃他和俄罗斯女看护的醋。上尉是不是有个外号叫俄罗斯朱时茂?另外,这路上杀害我运输人员一名这事怎么算?

40分钟前
  • 芷菲鱼
  • 力荐

不谈意识形态,不纠缠历史对错,简简单单的一个越狱回家故事,横穿欧亚大陆的万里征程自带传奇色彩。还是喜欢这种电脑特技泛滥之前拍成的传统大片,冰原狂奔、激流航行、雅库特少女、中亚风情……交织成色彩斑斓的逃亡之旅。以一死玉成他人的医生、义助德国逃犯的犹太人都充满人性光辉,苏俄军官的桥头放生也是,只是少了些铺垫,略感突兀。

41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结局很好。

45分钟前
  • Jane
  • 力荐

题材很好,这片要让美帝拍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48分钟前
  • 文艺气的痞子
  • 推荐

本来这是一个根据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一个德国战俘从西伯利亚劳改营逃出来,徒步行走三年穿越蒙古、中亚、伊朗重获自由的史诗级故事,但实在拍得太糙了,又全程流水账缺乏重点,看得很痛苦。喜欢男主的一句话“丽莎,已是初春,我在归家途中,还剩一段路要走,西蒙说只差一万多公里。”

53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较差

机遇与运气胜过决心与毅力

56分钟前
  • 炖兔子要加枸杞
  • 还行

苏俄地盘的生命接力棒:医生-淘金人-蒙古人-雪橇狗-伐木工人-中亚人-犹太人

60分钟前
  • 推荐

男主靠着一双脚横穿西伯利亚,为了家里的妻儿穿越天寒地冻,爱的力量有多大信念就有多强大。

1小时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