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尊者讳
文采斐然的口述纪录片。采访者郭冠英等人,事先拟好并打印问题,访谈张学良四次,涵盖了从奉系军阀发迹到幽居台湾数十年的旧事。和唐德刚的口述访谈一脉相承。 郭在凤凰卫视的访谈中称,有十四集剪辑版本,未得播出。据说14集版本涵盖全面,关键敏感的问题大多问出了“答案”。而制作方剪辑的四集版本,集中筛选了张作为中国人和“爱国者”的一面。而诸如自陈西安事变时因意气用事而失算,对共军斗志的认同和原因分析,对年轻人的寄语,播出版都付之阙如。关于张不拘一格的私人生活,访谈时赵四在场,应该说的不多。相关八卦唐德纲的口述里记录较多。 无论唐德刚还是郭冠英,打开这个历史的潘多拉盒子之时,都遇到了阻碍。这点唐德纲在口述出版的序言里多有叙述,郭也在各种访谈时常常提及。这些阻碍中可窥见生前事与身后名之间的顾虑与权衡。访谈者的努力和智巧令人敬佩。 尽管有为尊者讳之嫌,播出版体现了对张的重要定位:一个不愿打内战的“爱国者”。他是少年得意行事轻率的少帅、没有雄才却冒失冲上了历史舞台的军阀、行事令人瞠目结舌的花花公子,但他也是镜头前矍铄而达观的基督徒,是“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的白发孤“臣”。 百年不修史,然而又怎甘心记忆被埋没。希望郭先生的十四集版本能够尽早上映,以见历史面纱下一部分真容。
2 ) 献给张学良将军
四集的纪录片1、白山黑水(少帅忆儿时东北、从「马贼」到「奉天王」的张作霖、与孙中山、师友郭松龄)2、国难家仇(爱国狂、我是中国人、父亲之死、东北易帜、918的不抵抗、上海戒毒)3、西安事变(反对内战、安内攘外之争、密会周恩来、华清池兵谏、感召金石负荆请罪、山居生涯、东北骨牌)4、真自由(移送台湾、228事件、与蒋介石的骨肉仇雠、信基督-真自由、四弟张学思、横眉众指、燕雀鸿鹄)把百年历史展示在你眼前,非常平和,非常中肯,是一部值得去学习的历史纪录片。
作为东北人,我对那段历史很感兴趣。看这个片子我是带着三个疑问去的;1、张将军怎么看待“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2、西安事变到底是在什么背景和形式逼迫下做出这么大胆的行动?3、怎么评价蒋介石。因为,我在上学的时候历史老师就讲过,9.18事变后东北王张学良奉命去西部剿匪,扔下了30万东北的乡亲和中国人打内战去了。当时,真的是带着老师洗脑式见解去憎恨蒋介石,憎恨张学良的。怎么可以这样呢?但同样的这个人在没过几天的课上。老师又告诉我们,张学良做了一个爱国的决定,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强迫蒋介石与共产党合作联合抗日。这又是个英雄了。暂且不去评论,单单就这个事件,我认为不是一般人所能敢去做的。毕竟老蒋是全国一把手,挟持老蒋那就是叛党篡权啊。而且影片也表达了,当时全国大乱,嫡系军甚至要出兵进攻西安了,而地方军也有各立山头的打算了。西安事变后,在宋美龄、宋子文的担保下,老蒋同意不会追究张学良的责任。但包括杨虎城及所有东北军的将领全部不同意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的。而张为了保全蒋介石的面子,张学良还是执意送蒋回去。而这一送,就是51年软禁。被一个人软禁了51年,他又怎么去评价呢?
影片帮我解释了2个问题,唯独那个做为东北人最关系的问题“不抵抗将军”张少帅淡淡抹去了。按纪录片的说法,当时正是张少帅沉迷与鸦片,而且按国际国联的公约。我们不能上日本人的当,鬼子越是挑起矛盾,制造争端,我们就是不抵抗。他甚至下令官民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然而,小日本在1933年3月27日退出国联,直接以侵略的名义占领东北,而没过多久张少帅去了上海医院戒毒去了。。。影片中齐世英先生之女齐邦媛说:“我父亲看到张学良将军的时候,身上打吗啡都没有洞了,都没有地方下针了。如果那时候你是从德国回来的,又是学的哲学,我想你对这样一个领导者怎么想?” 张将军自己在影片中说,我对部队恨啊,我之所以吸毒是因为我恨啊,你们都不可能理解的。可能作为生活在非战争年代的我们真的无法理解当时国难和大国形式的心情。但不管怎样,感谢影片还原一个真实的张学良将军给我们。关于西安事变,1935年4月,蒋为削弱张学良军力,命令张学良围剿红军,但却遭到挫折,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1936年4月,张学良与周恩来在肤施(今陕西延安)会谈,提出联蒋抗日,为中共中央所采纳,与红军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这时,中共的叶剑英又携带双方停战计划及毛泽东的约书来西安,张学良拿出巨额私款,赠送红军做冬季衣食补给费用。共产党也在西安设立办事处。而关于西安事变,老爷子说:“他发我脾气,我就把他抓起来了。”就是这么简单,“先抓起来再说。”也不多想抓了之后怎么个放法。这么就成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当然其中周恩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究其根本却是更深远的爱国理念:“内战我不打,有什么好打?一致对外是我的主张。打了两天,又好了,又是兄弟了。不打。”他在影片中也都次评到“误长官,害朋友,毁部属,莫此为患。” 我真的相信张少帅的这番话,一个真实的东北汉子。那51年的软禁,怎么去评价蒋介石呢,实际老人家在影片的开始就说过了:“蒋公度量小啊,但有宏略,如果能和他爹的度量结合起来必统一中国。”“他是想要杀了我的,我能活着是宋夫人一直保我的。。。”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影片又提醒了我们,如果不是蒋介石封存了这位老人,在大陆的文革运动中,他早就没有了。(他的弟弟因文革迫害致死)所以,我相信那句话,历史没有巧合,历史没有如果。这一切都是有根源的,影片给我们还原了历史,介绍了一位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的老人。老人家的幽默、豁达、开朗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你真的很难联想眼前这位可爱的老人就是那个统领30万部队,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物。
最后用老人自己的一句总结:“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3 ) 张少帅--爱国愤青的楷模
一个政治活恐龙,走过了20世纪前三十多年缺又突然坠入深渊的风云人物,想要了解那段历史怕是没有比他更一手的的资料了吧。游走于国共两派之间,并非亲共可共却亲他,一心辅蒋却被打入冷宫。看到他的其人觉得十分睿智,风趣,热血,眼光高远,又胸怀博大。 耳边一直想起那首“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里面有他对杨虎城,大帅,蒋公,恩来的评价,从他的角度所看想必比外人深刻得多。他自己也承认非常像自己的父亲,也是一个血气方刚敢作敢为的东北爷们。另外我也同意,多亏他登上了去往南京的飞机……
4 ) 随笔
高中学历史,只知道西安事变,却不知道张学良、杨虎城的结局。张学良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是指他的人脉、秉性让他最终得以生存,而不像杨虎城一样惨遭灭口;他的乐观豁达性格也让他吃好睡好、健康长寿。不幸,是指有着爱国情怀、雄才大略、通透明理的将军,却没有继续发挥他的力量,被软禁几十年无所作为,且有人评论说,如果他没有坚持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没有被软禁,可能有很多更惨痛的历史不会发生,中国也不会演变成后来的样子。佩服他一人做事一人当,但他却没有想到,杨虎城难当重任,东北军群龙无首,所谓“误长官,害朋友,毁部署,莫此为甚”。
看了纪录片,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才更加鲜明,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是有过人之才的,之前历史书上的评价过于单薄和片面,倾向性太强。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在历史书上就是大反派,但是仔细看下来,也是个有着爱国情怀、权势周旋和审时度势能力很强的人,以致后来日本人拉拢不成决定除掉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后看人要全面客观,是非功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就可以了。
张少帅和赵四小姐这段传奇佳话也是非常难得的,如果赵四小姐爱上的是张学良的意气风发、年轻有为,那为什么在他被软禁的后半生还能不离不弃,没有名分也要陪伴在他身边呢?寻常夫妻尚有无数次想要离婚的念头,他们没有婚姻束缚,且她随时都能离去,和儿子团聚,拥有自由和富足的生活,但却没有这样做,这是莫大的牺牲,是爱,是传统观念,是责任感,不得而知,唯有尊重和祝福。
几十年下棋、看书、写诗、钓鱼、野餐,享受田园生活,会不会腻呢?如果精神足够富足,也许这样的生活也不错吧!
5 ) 杂感.《世纪行过.张学良》
说来奇怪,最近对一个小岛很感兴趣。它的历史,历史中那些在这个土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无一不深深吸引着我。 它的书报至今是保持了中国古人历来的竖排习惯,文字依然是繁体。 张学良是个有趣的人物。小小的个子,北人南相,一生的传奇令人感叹。 “误长官,害朋友,毁部属,莫此为患。”----张学良自叹(《世纪行过.张学良》) 不过在我眼中,他更像个率性的孩童。历史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唐德刚的口述历史里讲到他没有一个上司,父亲张作霖跟真正的上司这个概念毕竟是有区别的,而蒋中正呢?“他发我脾气,我就把他抓起来了。”就是这么简单,“先抓起来再说。”也不多想抓了之后怎么个放法。这么就成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当然其中周恩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究其根本却是更深远的爱国理念:“内战我不打,有什么好打?一致对外是我的主张。打了两天,又好了,又是兄弟了。不打。” 当他亲自送蒋中正回南京,时值圣诞(12月25日),宋美龄说他给国家一个最好的圣诞礼物。周恩来闻讯赶来时飞机已经消失在蓝天,他望着天空,眼含泪水,喃喃道:“张副司令,张副司令。。。。。。”这个“圣诞老人”理所当然被审判与关押。他说,换了他自己的部下做这种事,他早把人毙了。 而当时世界舆论对张学良此举亦是一片批判之声,美国生活杂志甚至将其评为“本周恶棍” 后经数次辗转,终被送至小岛幽禁半世纪之久。 “山居幽处境 旧雨引心寒 辗转眠不得 枕上泪难干”-----张学良作于TW 至于那些个“春”的事,《张学良口述历史》(唐德刚 著)里有记述。对一个当时来说喜欢开飞机,年轻且有权势的名将,吸引一堆中外名媛是很正常的事。 《世纪行过.张学良》提到一个有趣细节:说到当年的周恩来,评说“年轻时非常漂亮。”周恩来于张学良口中是非常厉害且推崇的,当然周恩来对张的看法亦然。而说到周的上司时,张学良打了半天嗯,经旁人提醒才说出那三个字,而话题一转却是说他身边这个周恩来实在是厉害的人物。 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珍贵的资料,其中张学良讲述的母亲令人印象深刻,一个倔强而刚强的女人,原来,他姓李。 片尾他用手帕折的小兔子非常逗人。 面对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人物,真的不能说不喜爱的。 亭沼譬如爵位 时来则有之 树木譬如名节 非素修弗能成 ------张学良 PS:片中数次流露张学良对蒋夫人的庇佑之感激,这个世纪奇女子,本想继续《世纪宋美龄》,无奈资源遍寻不获, 在此也请路过的,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帮忙了。先谢过! 实在是没办法了。 PPS:已经找到并看了。很好很好!
6 ) 世纪行过——张学良
张学良,算得上一个风云一时的人物,虽然这样说有点僭越,但事实即是如此,无法辩驳。他是个改变历史的人,因为那太有名的西安事变兵谏,但是如同划过长空的流星,灿烂一时燃烧了他所有的政治生命,从此以后的七十余年中黯然沉寂,再也无法有所作为。一个世纪过去了,他的朋友、亲人、敌人,甚至于拘禁他的独裁者都相继逝去,唯有他如同一棵神木,整整地挺立了一个世纪。他的长寿让他原本就传奇的人生更显得非同一般,他俨然成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的最佳述说者。
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以前的课文里,只知道他是一个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将军,又是西安事变的主角之一。当从片子里看到这个活生生的世纪老人时,才发现他是一个这么有意思的人。他有军人刚毅的一面,毕竟张作霖的少子,虎门无犬子,并且听他说,他还有个十分厉害的母亲,他说他的性格(指刚毅的一面)一半源自他父亲,而另一半则源自他母亲。他有风流的一面,如同纨绔子弟混迹于舞场戏班,少年不知愁滋味。他有爱开玩笑的一面,他说他爱自己开车,让司机坐在后面。有一次某小官要请搭车,他用手朝后一摆不要后面坐车的人说话。那人说自己本来要去看张学良少帅的,去迟了没看成,张就问张学良是谁啊,那人说,张少帅都不知道啊?很年轻的。张就诺诺地点头,哦,很年轻。最后下车的时候,张对那人说,你这人真不懂礼貌,说了那么久的话连我名字也不问一下,那人连连抱歉,说,哦,不好意思,敢问贵姓。张立刻说,我就是那个你没有见到的张少帅,然后飞驰而去,留下了那人呆呆地望着。每当老年的张学良谈及此时总会为他的玩笑而得意洋洋。看到现在这个精明可爱的老头子,述说着他的那些或大或微的往事,觉得,怎么说呢,很温暖吧。
张的父亲张作霖是马贼出身,算是出身贫贱,所以他比较倾向于百姓,他们父子二人如此得东北人的民心,不是没有道理的,用张的话说,是他们有一件事从来没有干过——刮地皮。无奈张作霖马贼的出身让他少了对国家的关心,他更多地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所以才迟迟不肯表态,到底是独立出去,还是帮民国抗日,最后因为局势出走由他儿子东北易帜化解了冲突。张学良是爱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爱国狂。
在张被蒋拘禁即将押送台湾的时候,在临时居住的屋前种了两颗树,并引前人的话“亭沼譬如爵位,时来则有之;树木譬如名节,非素修弗能成“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已明知自己被拘束,无法有所作为,以诗聊作慰藉,既然不能立功,那就好好地随遇而安下去吧。
唉,张学良有太多的话题咯,说不尽的,暂且说到这里吧。
7 ) `
1 张学良东北口音 张作霖是保险起家 保险是保你村庄平安 你给我钱 曾经和土匪海沙子对决 打死了他 自己也受了枪伤 当时当土匪并不是丢人的事 1903年 为了升官发财 投降了清廷 成了官军 清廷要以毒攻毒 于是张作霖开始剿匪 到了民国 从清廷看起来是叛乱军队的革命军进军沈阳 张作霖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保卫奉天省 清廷在沈阳的头赵尔逊也把军权交给了张作霖 张学良排行老大 小时过年从大年初一到出二月家里或客人都在吃饺子 家里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雇人包 要包几屋子的饺子 家里光厨师就七十多个 有人送来青香蕉 不认识 有人认为是洋茄子 怎么吃呢 煮着吃 太涩 不对 有人说蘸酱油凉拌吃 凉拌也不好吃 这是什么玩意 日俄战争日本胜利后得到长春到大连的南满铁路 张作霖是日本利益的代理人 他也依靠日本 取得军火金钱 1916年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想做皇帝不成 死了 北洋军阀分割成皖系 直系和奉系 张学良要当兵 父亲说要当兵头脑里就不能有死字 直奉之战 冯玉祥受张学良亲呈的贿赂 倒戈抓了直系总统曹锟 直系的吴佩孚也在战场被打败 张学良第一次上战场 表现优异 奉系的势力达到上海 孙中山见张作霖 孙中山的攘外安内 连俄联共 但孙中山称俄国为红色帝国主义 张作霖的攘内安外 反共 两人政治无交集
2 张作霖后期极度反共 和以前的死对头吴佩孚联合 打赤化了的冯玉祥 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 张作霖以反共防赤为口号 绞死了李大钊 张学良在火车上看见一个老太婆 就给她面包吃 问她家里有儿子吗 有 都被抓走当兵去了 张学良问父亲 我们打仗为什么 今天打明天好了 父亲贫贱出身 出关 不打了 日本人要张作霖履行承诺 张作霖含糊以对 日本人要出兵帮张作霖打国民党 张作霖不让 张学良评价父亲有宏才无大略 蒋先生有大略无宏才 气量小 中国人在车上吐痰 日本人拿铁棍子打 把腿都打断了 也不告诉你原因 他们说告诉你们为什么效力小 自己想去效力大 日本人抽香烟 在我们兵的枪上划火柴 张学良告诉士兵别理他 人家骂我们不抵抗 那我们打不过他们有什么办法 他愿意你对抗 1931 9 18 蒋 张不抵抗 东北拱手让人
3 张想谈 不想绞 认为也绞不死共党 因为共党有老百姓支持 国党没有 张的东北军损失人 物后中央又不给支援 张更加反感内战
杨虎城是西北军总司令
有人说西安事变后不应该放蒋回南京 张说我自己做的自己担着 杀我头我也认了 有人提醒他说南京不是咱的地盘 他想了想 说我这么大个子 他那么大个子 我说了算 他说了不算?
张评价杨虎城是大老粗 杨因西安事变被迫出国前 张曾经劝过杨 让他不要回来 因为没好处 但杨看到抗日 要求回来 回来就被抓了 在蒋失败前被杀 张没死是因为宋美龄的保护
4 有人说 抗战胜利后 共党就怕张回到东北 就要求国党派张去东北 蒋无反应 毛则让所以东北有关系的都去经营东北
张学良评价四弟张学思很正直 黄埔十期学生 张学思解放东北时出过大力 文革被迫害致死 因为东北工作是由周总理主持 所以要搞垮这批人 称他们为东北帮反党集团 最终目的是周总理 如果张学良当时在大陆也倒霉了
张学良说自己是秋后的蚂蚱 跳不了几天 张学良说自己长寿的原因 睡觉睡的好 别人干什么事我都能睡着 还有自己从没发过愁 就是明天你把我枪毙了 今天我也照样睡觉
自己做的打油诗
不怕死 不爱钱 丈夫决不受人怜 顶天立地男儿汉 磊落光明度余年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醇酒妇人大烟枪,祸国害民张大少
到现在还能看到历史书上的亲历者亲口讲述自己的事,真的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都叫他张少帅,课本上又是黑白戴军帽的照片,以至于我二十年来一直以为他一定是十分俊美高大。自从在优酷上看到他的一次抗日演讲。。。肥皂泡一样的幻想啊。。。
真正的传奇。其实,张学良一生至少有三次机会可以全盘改写中国命运:第一次是九一八,如果东北军抵抗一下,日本侵华未必能成破竹之势;第二次是西安事变;第三次是解放战争初,如果蒋介石放张学良回东北,以张氏在东北的威望,中共很难借辽沈战役抢下关东,国军更不会如骨牌之倒,最后倒向台湾。
一口气看完,现在很难得有这样的亲历者口述史纪录片了。少帅这个人不好评价,但他绝对是对中国近代史有着深刻影响的。他的豁达、坦荡、爱国、幽默足也以证明其人格魅力。
张学良将军生前难得一见的系统采访纪录片,通过口述历史,可以得到张少帅亲口说出的第一手史料,也许我们无法判断这些所述内容全部的真伪,但至少得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为那段特殊时期历史的研究增加了不少有力的砝码。当然从主观角度上我还是希望张将军这些口述全部是真实史实,此采访价值极大。
多亏蒋介石把他软禁了
一切是非终成往事1、白山黑水2、国难家仇3、西安事变4、真自由
张学良真是个有趣的人。解说不专业。遗憾张爱玲的《少帅》没写成。
光明磊落度余年。他英雄主义,但并不严肃激烈;他理想主义,但并不热血时髦;他绝顶聪明,但并不攻于心计。他或许并不爱赵四,却和她一生相守;他或许并不仅仅愿意成为政党间的棋子,但是他却真的成为了棋子。但是,我们要去缅怀他,不论在那次事件有谁的算计,有谁的阴谋,张学良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儿。
台湾之行,导游在车上放的片子。
震撼之后是凄凉
前30年招风唤雨,三分天下有其二;后60年被辗转幽禁,英雄孤独守得住寂寞。90岁高龄后,评价自己不过庸碌过了一生,谈吐和诗词却尽显大气。奉系几度入关,东北易帜,西安事变,……当曾经统领30万东北军的老人跪在草地上,却指挥不动一个孩子……历史是滚滚的车轮,轧过如此豪杰,令人泪下。
泪如雨下
上豆瓣才知道原来是台湾旅游大巴必放项目XDDD我只看到了一位头脑清晰非常幽默的老人~毒品都能戒掉真不是一般人牛!
哎,要是没有张学良,历史会大大地不同的。我要是老蒋,也憎死他了。一个想拼命想掩饰自己错误的男人,我不信他不后悔!
最近才了解的一些细节:张的很多言论可能是监禁期间的违心之话,但这些应该可以确定的:张对共的态度显得暧昧不清;对西安事变并无悔意;他最钦佩的人除孙中山,另外两个即宋美龄和周恩来
少而且帅;老而且真。
我相信,这个纪录片出了台湾就再也看不到了。张学良还在世时拍摄的纪录片,重大事件都出自他本人之口。值得一看。
“误长官,害朋友,毁部属,莫此为甚。”